
《陋室铭》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陋室铭》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陋室铭》说课稿1说教材:
本文是八上第五单元的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所选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说明事物特征的,有些文章还寄托了作者的情怀。学习本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再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从而来寄托自己的情操,文字优美,意味深远,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学写托物言志的文章。
说学情:
本文篇幅短小,文字押韵,适合诵读。借助于下文注释疏通文意,没有多大难度,但是关于作者的情感、本文的写法,学生还是有点难度的。
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1、 会读会译会背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和虚词。
2、 了解铭这种文体。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学写托物言志的文章。
教学方法:
借助下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采用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师引导法体会作者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归纳法和示例法让学生学写托物言志的文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以旧带新)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自然界很多事物都给予我们生命的启迪。我们来看两段文字(齐读),大家还记得它们的出处吗?
第一处是作者由蝉所获得的感悟,要珍爱生命,好好地活。第二处是作者由贝壳所获得的感悟,要让生命有意义又价值。这种借助于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的写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古人在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也往往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篇托物言志的名篇《陋室铭》。
课本打开,将导读的第一句话划下来,要懂得什么是托物言志。
采用这种依旧带新的方法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有熟悉感。
二、 了解“铭”这种文体。
书下有,比谁先找到。学生读。
铭 警戒自己
称述功德
用韵
一种文体
陆机《文赋》中认为铭 “博约而温润”
三、 了解作者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刘梦得文集》。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他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他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四、 朗读课文。
铭,是用韵的。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用韵的字。变换形式读: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要读出韵味。
五、 疏通文意。
学生疏通文意,质疑,释疑。
列出重点字词:
名 灵 斯 惟 馨 上 入 鸿儒 白丁 素琴 金经 丝竹 案牍
使动用法:
乱 劳
之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孔子云:何陋之有?
讲解“何陋之有”的出处。在书上补出“君子居之”。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 子罕》
六、 理解内容。
1、 老师讲解前三句,学生仿着为下面几部分写批注。
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找出具体描写陋室的句子。这样,我们可以将全文分为三部分。我们先看第一部分。学生读。
开始两句为什么写山水,这是什么写法?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比兴,引出论点)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中心句)
何其芳《秋天》“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底更清洌了。”比兴,引出牧童和牧羊女。
2、 学生仿着为下面两部分文字写批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清幽宁静)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的人高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生活情趣高雅)
——陋室不陋。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因为有君子居之,所以不简陋。例证)
孔子云:何陋之有?(引证)
——再次证明陋室不陋,以名人自况。
学生读批注。老师完成板书。
七、 探究主旨
我们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就要学会抓文中的关键句来理解。大家觉得哪些句子对我们理解文章主旨有帮助呢?
品味下列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孔子云: 何陋之有?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最后一句话的作用:为什么隐去“君子居之”这半句?
因为前文已包含了君子之意,隐去,更有意蕴。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的哪一句?从内容上看,有何作用?
作者不喜欢音乐吗?作者不喜欢做官吗?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隐含着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
作者借陋室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怀呢?
本文通过写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精神,对官僚士大夫阶层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
七、背诵全文。
八、课堂作业
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个片段。
归纳本文的写法: 开头引出事物
中间具体描写事物
结尾言志
再看一个示例:
飞鱼
在甲板上,我看见一条死去的飞鱼。
(这是“引出事物”)
它曾经像海燕一样骄傲地在海面上飞翔。
它曾经让海里所有的鱼儿投来羡慕的目光。
然而它死了,它在甲板上被晒成了鱼干。
(这是具体“描写事物”)
哦,千万不要离开你生活的土壤。
(这是“托物言志”)
学生写,找个别学生读,作点点评。
九、板书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中心句)
比兴,引出论点——具体描写陋室——以名人自况(例证、引证)
《陋室铭》说 ……此处隐藏31253个字……容。”因此,学习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阅读法、合作探究法,学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赏析课文内容时,采用合作探究阅读法,这样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3、诵读
从三个层面朗读感知文本:从三个层面朗读感知文本:生自由读,扫除文字障碍,师范读,从字音、节奏、语气方面做示范。生齐读。
4、学生翻译。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忙指正,师适时指导,归纳总结。小组代表疏解文意。
5、研读课文,分析品味。
采用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深入文本。
找出的主旨句,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中心的?请思考下面的问题:
(1)、开篇一、二两句在中的作用?
(2)、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矛盾吗?从哪些方面写出了“陋室不陋”?
(3)、结尾引入三位古人有什么作用?
(4)、作者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6、探究作品,联系实际。
教师创设情景,延伸迁移:我们现在如何看待“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设计意图: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能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培养他们注重自身修养的好品质。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既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识记,又应该是课文的线索图示,能概括本课学习重点。为此,我设计了简洁明了的板书,此板书融入了本文所提的几个问题,并体现了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使学生通过板书对一目了
然,且加深理解。
《陋室铭》说课稿15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北京》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将北京描绘成一幅多彩的图画,从这幅画里我们能读到庄严美丽的天安门,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这又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为学生学习有关爱国情感的文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特制定如下三位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 会写“坛、城、国、图”4个字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情感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增强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并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讲本科的教学重难点设立如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
二、说学情
以上就是我对教材的分析,接下来我开始分析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处于抽象思维阶段,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孩子还没到过北京, 对北京缺乏具体形象的感知,因而对课文中展现出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很难理解,尤其不易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这些都讲成为我组织教学过程中的考虑因素.
三、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我讲本课的教法确定如下:
<1>朗读体会法即在朗读课文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重点句段,感受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四、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法和学法是相辅相成的,基于对教法的分析,下
面我开始分析学法.新课程改革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学到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会怎样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在本课中,我讲本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原则,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相结合,用抓住重点词句的方式进行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并引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说教学程序
以上就是我对教材、学情、教法及学法的分析,接下来我会从导入、新授、小结、布置作业这四环节阐述我的教学程序.
导入
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就告诉我们学习要做到温故才能知新.因此在本堂课的开始,我会采用温故导入法,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再现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相互展示手机有关北京的美丽风光图片并交流从而导入课题.
新授
以上的的情境导入已经激起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因此在新授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做的:
1、精读课文,突破重点词句,理解内容
在这个步骤中,我会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1读议结合,突破重难点
首先我会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不熟悉或者喜欢的词语,再请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接着我会把我搜集的北京图片贴在黑
板上,然后出示我喜欢的词语卡片,要求学生认读,最后小组充分讨论后,请学生看图贴词语,图文结合,积累词语,突破难点。
(2)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通过提问“如果你有机会北京,你希望自己去北京的什么地方看看呢?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2、品读课文,激发情感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会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由朗读,并开展给北京风光片配音的朗读比赛,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1)揣摩重点词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
我会引导学生找到“庄严,矗立“等词语,体会北京天安门的庄重严肃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高耸,从而更好的'朗读感悟,进一步体会北京的独特风光,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2)探究重点句段
本课的二、三、四自然段,条理清晰,详略分明地介绍了天安门、立交桥;名胜古迹、公园和高楼大厦。特别是第四自然段,课文对所提到的名胜古迹、公园、新建的高楼大厦未做详细介绍
小结
新授内容结束以后,我会请学生对本堂课进行小结,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仅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而且能够检测出学生对本堂课的掌握情况。
布置作业
一堂好课的结束是课外阅读的开始,所以在本堂课结束以后,我会结合课后习题,我会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的作业,要求学生搜集反映北京新变化的资料,并交流感受,从而借此文本联系生活实际。
六、板书
最后我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根据本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我讲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是图文结合的形式,这样的板书设计不仅形象直观地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能够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