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时间:2025-11-04 04:34:2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文章记叙了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得到了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在这两种完全相反的评价中感悟到了父母不同表达爱的方式。这篇课文简洁易懂,在教学中我会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用的表达方式,体会父母的爱。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五年级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逐渐发展,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篇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会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对课文的探究欲望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所作的诗的不同评价。

2、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

3、理解父母和母亲对巴迪所作的诗的不同评价,体会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关爱自己。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中含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通过文章理解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关爱自己,并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良好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在导入环节,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你做好一件事、做成功一件事情时,你希望得到父母怎样的评价?(夸奖、赞扬……)如果父母对你的评价截然不同,你会有怎么样的表现呢?(伤心、难过、不理解……)。学生会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思考,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每个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在小时候遇到这种情况,他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观察题目,并提出问题:通过观察题目,你们有什么样的发现?

学生能够发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对反义词。通过课前预习也能够知道,这两个词语有双引号。这是直接引用课文中的评价。“精彩极了”是母亲说的,“糟糕透了”是父亲说的。

其次,我会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我会指名学生回答,最后进行总结:巴迪童年时写了一首诗,父母对他的诗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评价。母亲:“精彩极了”,父亲:“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是截然不同的,在母亲的评价中获得了鼓励,在父亲的评价中获得了指导,最终巴迪成为了作家,也懂得了父母两种不同方式的爱。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之后,就进入到了第三个环节的学习,深入研读环节。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表达方式理解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我会让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读,读出感情。思考问题:母亲是如何评价“我”的诗的?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学生很快能够找到母亲所说的话:“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找找目前的动作和神态。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接着提问,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能够说出,感受到了母亲的开心,因为自己的孩子在七八岁就会写诗了,她特别自豪,从中也感受到了,母亲对我的鼓励。接着,我会提出问题,听了妈妈的赞美,我是什么表现?

2、指名读,找找父亲是如何评价的?学生也会从语言、动作和神态三个方面找出父亲的态度。然后,我会提问,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是什么样的人?最后总结出,父亲对儿子非常严格,态度是严厉的。也能体现父爱的深沉,母亲对“我”高度赞扬,父亲为了让我不要骄傲,所以对我严格的评价。

3、最后,我会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他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在深入研读环节,我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方式,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反复朗读中,体会父母表达爱的不同方式。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为: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分享一下你和父母之间发生的趣事,你如何体会到父母的爱。

(五)小结作业

最后,我会让学生谈收获,我进行总结结束本课。作业是课堂的眼神,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请同学们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手法写一写你和父母之间发生的趣事,不少于200字。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一)教学目的

针对文章特点,本组课文训练重点及课文在本组中的安排,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为: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引入歧途。

……此处隐藏24426个字……开课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的那一句话最能表明现在的巴迪是个出色的、了不起的作家?(指名说出,全班朗读)

2、假如有一次巴迪的作品获得了一项国际大奖。当巴迪接过奖杯,主持人问他,此时他最想感谢的人是谁。你们猜,巴迪会感谢谁呢?(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3、如果主持人接着问,为什么要感谢这两个人,巴迪要怎么回答。你能帮助回答吗?别着急,要想回答好这个问题,还得把巴迪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好好读读。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5、已经有答案的同学可以和同桌或者前后桌的同学交流交流。

6、指名回答,师相机指导朗读。

【在教学中不把重点放在死抠词句上,而给学生留下较多的“空白”,便于学生自己去感知和领悟。对于文章的重点,则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突出朗读感悟和领悟表达的方法,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7、演课本剧,感受真情。

【采用演课本剧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经历自主与合作的探索过程,获得知识与技能,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8、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一题写一写:

①“精彩极了”是母亲对我的( ),母爱像( )。

②“糟糕透了”是父亲对我的( ),父爱像( )。

【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加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感悟真爱。

1、师导:是啊,母亲的“精彩极了”是一种鼓励的爱,父亲的“糟糕透了”是一种严格的爱,这两种不同的爱造就了巴迪的成功。那么,你们在生活中也感受到这两种不同的爱了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照片。

2、播放课件,激发学生发言的欲望。

3、好,谁先想到了,举手告诉老师。(学生自由发言)

【拓展延伸有利于帮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学生的群体资源将得到有效利用。】

五、作业:

以“感恩父母”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15

特级教师xx说,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用思考使学生折服和钦佩的时候,他才能成为年轻心灵的教育者和指导者。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对于本节课的第二课时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主线,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19课。主要讲述了父亲母亲对“我”的不同的爱,对“我”充满鼓励的慈爱的母亲和决意批评、鞭策“我”的严厉的父亲,共同构成了“我”前进的力量,都是对我深深的爱。全文语言质朴自然,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将亲情的不同表达方式凸显得淋漓尽致,与本单元爱的主题契合紧密。由课题布及内容的对手手法,是学生练习划分课时和把握课文情感的好例子。

其次,说说我对学情的分析。

五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语言和文本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通过充分的阅读简单理解课文,但对于文中所蕴含的深刻而浓厚的亲情,尤其是父亲对爱的不同表现理解起来却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我拟充分运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习在阅读中感知课文,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思考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也能在师生有效互动、小组讨论等方法的运用中逐步攀升,学习兴趣也能得到激发。

充分理解教材,把握学情,本文的教学目标也就不难把握了: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本文中的重点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重点句子的含意,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父母对我们不同形式的爱。

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幢建筑,教学目标是图纸,教学重难点就是工人对施工的把握。本的堂课的重点放在对父母不同形式的爱的体会之上,理解对比的写作手法则是本堂课的难点。

有了工人对施工的把握,下面就来说说建筑的修建,即教学过程。为了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听说读、理解能力的和谐发展,完成教学目标,我制定了如下四步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引起兴趣。

新课标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学习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篇课文选材贴近生活,极易引起学生共鸣,所以我将提问“同样一件事,你们的爸爸妈妈对你们的评价分别会是什么呢?”激发学生热烈讨论和回答。这样既把学生带入了本文情境,我也自然引出作者的爸爸妈妈对他的评价,即课题“精”和“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将采用学生自主朗读结合课前的预习,先充分解决文中的生字词,并综合运用联想法、释义法、组词法等教学方法让学习能读准生字词并正确书写和理解。

解决了文中生字词,我将采用设疑法,让学生带着“文中的人物有谁?”“他们分别有什么代表性话语”两个问题再次通读课文,引导学生对相关词句进行朗读,归纳主要人物和课文主要内容。这样不仅能准确把握文章内容,更重要地是将学生带入情境,对文中传递的情感能初步感知。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适时抛出贯穿全文的问题“母亲和父亲对‘我’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将再次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文本,以读促悟,进而理解重点句子,尤其是文中的语言描写的把握。

接下来,我将提出作者对父母亲截然不同的态度,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抽学生朗读出关于“我”的心理描写的句子,我会适时点拨注意读出语气感情。这样能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体会母亲的慈爱和父亲的严厉。

(举例)

然后我会适时提出课文中的难点,母亲和父亲的不同反映,母亲和父亲的不同语言,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学生通过思考和学习经验的积累,能够点出对比手法的充分运用。而此阶段的`学生需要增加知识积累,丰富习作手法积累,所以我会通过学生自主谈感受让学生明确对比的作用:容易理解,更形象更鲜明,感情更加炽烈。亲情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东西,而这样的分析除了让学生充分把握文中父母形象,也能让他们对于亲情和不同的体会,真正实现了语文课堂的德育功能,也真正能够做到让学生将语文带到生活中。

在此基础上,我会将文本联系学生生活,谈谈父母对巴迪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态度?

通过在多媒体环境中让学生得出“爱”这个主题,并让学生讨论“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的爱?”在讨论中进一步深对文本的理解:有激励和批评两种不同的声音才让巴迪不断进步,而激励和批评都是出于朴实而伟大的爱。这也就实现了本课的重点。

(四)小结作业理解延伸

我将让学生在再次自读文本的基础上谈谈自己对生活中父母爱的理解。

语文课堂还应该延伸到课外,因而我将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小事。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板书是一本微型的教科书,而本课结构清晰,主题深刻贴切,我的板书将尽量凸显这一点。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