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5-11-04 08:50:28
精选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

精选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小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和活动过程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对小数有进一步的认识,掌握小数的比较方法,并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提倡所学数学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本单元的主题是初步的认识小数,小数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基于对教材的认识以及对编写者意图的理解,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将本课设计如下:

1.掌握比较小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小数的大小。

2.感受小数的意义,发展数感,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本节课的活动重点是比较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活动难点是熟练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活动的准备材料有:多媒体等。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大胆探索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这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我将教材中较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化成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实际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会、理解并掌握知识,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三、说过程设计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实践活动”的教学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活动过程设计如下,具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复习导入,探索新知

比较大小,应用知识

总结回顾,解决问题

下面我就这四个活动过程做具体的阐述: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男同学都喜欢跳远这项体育活动,体育组老师给男同学测跳远为引子,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里特点,跳远成绩排名引入新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复习导入,探索新知

本环节主要通过复习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导入小数的大小的比较。

(1)出示几道练习题,请学生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2)总结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三)比较大小,应用新知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入手,通过列举四种物品不同的价格进行比较,其中包含三个知识点,即整数部分的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数的比较,百分位上数的比较,从而总结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教师给学生创设了实实在在的探究空间,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最后得出比较方法,初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了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提高继续探索的兴趣。

(四)总结回顾,解决问题

本环节主要是做一些练习题,回过头来解决开始设计的问题:男同学跳远成绩的排名。这样能使新知识学以志用。

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进行总结,问学生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师生共同总结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最后的总结与交流,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引导学生思考并初步尝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提升数学学习的实际价值。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因此,本节课在小学数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物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它们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能够正确画出底所对应的高。

(3)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平形四边形的定义、各部分的名称。

把能够正确画出底所对应的高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以及垂直与平行的关系及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且学生的思维水平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求知欲望强及好奇心极强,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因此本节课多采用学生动手,直观感知知识的由来,深切的体会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征。

二、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本课设计理念为:

1、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3、数学学习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基于以上理念,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观察、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3)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学法: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实际操作,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方法,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在交流中体验图形的特征,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说什么是平行线?

2、画一组平行线。

[设计意图: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教育要求 ……此处隐藏2611个字……思考。

据了解今天到会的有21位老师,如果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多少次手呢?(一般遇到困难的时候怎么办呢?)

教学预设:这个问题引入主要是想激发学生思考,认知产生困难,引入转化,化难为易,化进为退。

2.拓展新知,探究算理。

(1)从简单入手画一画、数一数。

2人握手。 1次

3人握手。 3次

4人握手。 6次

21人握手。 ?次

(2)再次从简单入手探究算法。

2人握手。 1次

3人握手。 3×2÷2=3次 (重点引导为什么除以2)

4人握手。 4×3÷2=6次

3.你发现了什么?

4.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1位老师,如果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多少次手呢?

教学预设: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在画图、和两种规律计算中,比较,优化,掌握更为简便的解题策略。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1)车票设计问题。

(2)比赛场次问题。

教学预设:在学生掌握了握手问题的规律和解题策略之后,解决类似的问题,在练习中寻找联系,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拓展知识面。

(四)总结回顾,反思收获。

同学们:你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心情怎么样?

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教学预设:让学生在总结反思中回顾课堂所学,从知识、能力、情感多方面谈谈自己收获。也为今后学习留下悬念。

七、 板书设计。

我力求能突出本课重点,从简单入手,寻找规律,解决问题,这

一核心思想,同时也要体现数学学科的简洁,明了之美。

对于本课教学重新建构,我是大胆的尝试,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54-55页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引领学生在经历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发现、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猜测、分析、概括、

推理等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会用语言或其他方式与同伴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由主题图情境导入新课。

师:商场要进行大拍卖,王老师来到了商场,同学们看这副图,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情境导入:师:这么便宜,王老师决定买2件夹克衫和2条裤子,你知道我一共要付多少元?我们一起来口头列式。

(65+45)×2 65×2+45×2 —板书

2.猜测验证:猜想一下,两道算式的计算结果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有猜想就要有验证,同学们来认真计算,看计算结果是否如你的猜想!

3.交流汇报:计算结果是相等的,两个算式可以用“=”相连。来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等式两边都有65、45和2,一个式子是先求和,再求积,另一个式子是先求积,再求和等)

师: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没有,(65+45)个2,不就是65个2加45个2吗?(师比划)

4.师:假如老师要买的是2件短袖衫和2条裤子,老师需要付出多少元呢?

(要求生尝试用两种方法完成,完成后简单交流)

(32+45)×2 32×2+45×2 —板书

师:(32+45)个2,就是32个2加45个2。(师比划)

5.比较类推:

师:这两组算式左右两边相等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呢?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些类似这样的.算式呢?(强调计算结果)

6.表达交流: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所有具有这种规律的等式都包括在内吗?可以交流讨论。

小结:如果用字母a 、b 、c来表示这三个数,这样的规律该怎么表示?

(a+b)×c=a×c+b×c(师比划,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比划)

7.揭题: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8.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乘法分配律,看看“乘法分配律”它自己还有什么话要说,请认真看:

认识我——“乘法分配律” 我秉承着家传助人的美德,默默的为我的祖国——数学王国贡献着我的智慧。 有的同学还不是很认识我,告诉你们吧,我的职责范围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举个例子来说吧,(9+8)×7=9×7+8×7=63+56=119

要是你就这么认识我,你就错了,你把我的本事看扁了。告诉你,我的本事大着呢。我其实有很多的变身:

不信,我变——9×7+8×7=(9+8)×7=56+63=119,这是我的逆应用,如果你觉得这样说着拗口,也可以说是反过来应用,呵呵。

我再变——

(9-8)×7=9×7-8×7=63-56=7 你看,我的本事多吧,为我喝彩吧! (摘自黄崇波老师的博客,内容有修改。)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师:乘法分配律会变身,看看我们能不能找出真正的他。

1.“我是小法官”:判断正误,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27×12+43×12=(27+43)×12

(42+35)×2=42×2+35×2

(a+b)×c=a×c+b×c

15×(4×6)=15×4+15×6

40×50+50×90=40×(50+90)

74×(20+1)=74×20+74

2.“我算的最快”:分组比快。

(1)64×8+36×8 (64+36)×8

(2)25×17+25×3 25×(17+3)

3.“我最聪明”:括号中该填什么数字才能让计算更简便,填上后快速计算。

( )×( )+78×21

4.平湖小学三、五、六年级学生人数情况如下表。

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班级数333平均每班人数464650

(1)三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六年级比五年级多多少人?

5.自提问题,自由完成:

一块长方形菜地种了青菜和萝卜,请聪明的你根据自己收集的数学信息自编数学问题,自由解决,如果有困难的话,可以同桌交流下再完成。

四、全课小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将自己的收获写成一篇数学笔记。

2.课后回忆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想想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精选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