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音乐上册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音乐上册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音乐上册说课稿1说课科目:
八年级音乐
花城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第二系列“爱”
说课流程: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四、说板书设计
五、说教学反思
说教材:
《爱的奉献》选自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音乐课与人的情感世界》中的第二课时仁爱,这是一首以真实故事为背景创作的,目的是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唤起对社会、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爱心。《爱的奉献》是一首A、B并列二部曲式结构的歌曲。A段深情,颂扬爱心,B段带有呼唤式的音调,具有号召力。整首歌曲深情感人,像诉说般流畅。
教学目标:
通过对表现“爱”为主题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逐步建立对亲人,对他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形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中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说课流程: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四、说板书设计
五、说教学反思
说教学教法:
这节课我采用了视觉图像法和学唱法结合多媒体欣赏教学,让学生的视觉、听觉、情感同时参与,使内容具体形象化,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表现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课所教的歌曲学生都比较熟悉,估计能唱者较多我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赏”“歌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通过故事形式,感受爱让学生进入新课,借助课件,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以讲故事的形式,回忆关歌颂一些奉献爱心的例子,从情感入手,引出所要学习的歌曲。让学生听韦唯的演唱及童声合唱进行比较,观赏韦唯的演出的实况录像,感觉演唱者演唱的激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更了解这歌曲的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歌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情感了解。
学唱歌曲
一、初听歌曲
二、学唱歌曲的处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演唱方面更直观的看到文字上教学的怎样唱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演唱方面更直观的看到文字上教学的怎样唱法
看完了,你想到了什么?
特蕾莎修女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如果你被这些图片震撼,那么让我们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更美好!
(四)拓展与延伸
欣赏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的形式,把音乐与故事结合讨论,向学生讲述徐秀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作品歌颂的是一种爱心,鼓励学生学习她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
欣赏
教学小结:
本课的两首歌曲在一课时完成,由于是歌颂奉献爱心的精,学生学习的方式是正面引导,因此我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和谐、宁静的气氛。学生得到很好的回应,兴趣很浓,情绪很高涨,学生也能掌握所要求学的知识要点,同时思想上给予了很好的教育通过歌颂爱心、培育爱心的教学,从而达到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了爱的奉献,教育了我们学会爱,同时也要学会感谢爱,利用这个视频总结、结束课堂。
教学板书:
四拍子的强弱规律:1 2 3 4
强弱次强弱
四拍子的强弱规律:1 2
强弱
混合拍子4/4 2/4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简明扼要,加深学生对本节课乐理知识的理解,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我还通过实物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节奏、音符。
八年级音乐上册说课稿2一、对教材的理解
1、我说课的内容节选自: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第二单元《丝路驼铃》
2、本单元的主要作品:
《青春舞曲》是一首深受中外人民喜爱的歌曲,是王洛宾整理改编的一首维吾尔族民歌,以形象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告诫教育年轻人珍惜青春的美好时光。
《梦驼铃》以梦的意境表达了台湾同胞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历史的咏叹。
《打起手鼓唱起歌》以朴实生动的语言和欢快、跳跃的旋律,展现了天山南北的美丽风光,赞美了家乡欣欣向荣的景象,歌唱了新生活。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青海流传很广的一首“花儿”。采用对比乐段,抒发了主人公向往、爱慕“牡丹”,却又无法接近,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
《玛依拉》用欢快跳跃的节奏和哈萨克音乐惯用的级进、回环的旋律,通过玛依拉的自述,把美丽热情的姑娘形象表现的惟妙惟肖。
《千年敦煌》歌词以排比的手法赞颂了千年敦煌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倾诉了人们对敦煌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3、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实践,我认为本课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聆听、体验、了解、感悟一系列丰富多彩和富有特色的音乐,(甘肃新疆地区的民歌、民间乐曲和用当地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重点感受音乐作品的风格,同时综合历史、语文学科及该地区的民族、民俗有关知识,了解相关的文化,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二、课时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我选择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玛依拉》、《青春舞曲》,舞蹈《千手观音》;感受冬不拉的音色,分辨新疆少数民族代表性的乐器作为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选择以上内容,原因在于:“丝路”是一个跨音乐文化地域的历史概念。“丝路音乐”也是一个抽象跨地域的大范围内容,因此,为了让学生在一堂课中能较全面,较完整的高效率了解丝路音乐,我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青海甘肃的“花儿”——黄土高原组,北方草原组——西域之莺哈萨克音乐,中亚绿洲组——的维吾尔族音乐。以地域和空间的顺序介绍给学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按照精细化教学设计的要求,我对教学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教学导入进行说课。
三、学情分析
由于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还处在改革摸索的阶段,并且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音乐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课,尤其在农村中学。学生对音乐知识,常识的积累很有限;学生中个体音乐能力的差异也十分的显著。
因此,本单元可以从打开学生兴趣之门入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 ……此处隐藏5835个字……这一环节中我将让学生从歌词和音调两个方面来感受歌曲的`风格。
(2)深入聆听,体会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组织学生聆听伴奏来朗读歌词,并展开简短讨论,让学生体会情感来实现本课的教学重点。
(3)琴声引导学唱歌曲。
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电子琴让学生跟琴声分句唱词,运用听唱法来完成歌曲的学唱,并给予必要的提示,最后完整的初唱全曲。
(4)学生质疑,在学生学唱歌曲的同时,找出自己不会唱的小节,例:歌曲中反复出现的三连音和休止符以及歌曲开始的弱起,都将在这一环节中加以解决。
通过第二环节的处理,让学生达到“唱会歌”的目的。
3、艺术加工,陶冶情操。“唱会歌”不一定要经过教学,但“唱好歌”必须经过教师的引导才能完成。借助上一环节中对《国歌》歌词的讨论理解,引导学生将歌曲要表达的情感自觉自信的表达出来。这其中包括对歌曲的旋律、节奏、速度以及进行曲的风格特点等进行处理。通过本环节的教学,让学生达到“唱好歌”的目的。
4、情感升华,陶冶情操。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借助前几环节的铺垫,学生基本能按照歌曲的要求来演唱歌曲,在此基础上,我利用多媒体出示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为祖国奋力夺冠,站在领奖台上,奏响《国歌》,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进而想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雄壮的乐曲声中,正以无比坚定的步伐阔步前进。这样一来,在升华学生情感的同时,也将课堂气氛推向一个高潮。
最后,全体起立,多媒体播放天安门广场现场升旗仪式,伴随着嘹亮的国歌,在学生更富感召力的演唱声中,结束本课。同时也达到了音乐课的终极目标——“会唱歌”!
八年级音乐上册说课稿7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七年级音乐第一单元青春的旋律的内容。这首民歌是由有“西北民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从一个维吾尔族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个乐句构成,都是基本相同的节奏,同样的旋律重复而让人百唱不厌,只在第三乐句的旋律上稍许变化,就能给人以新鲜感。最末两小节是乐段的扩充,在稍许变化的旋律中,用新疆维吾尔族乡土味的虚词衬字“别的那哟哟”进行渲染,最后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结束全曲。
2、目标:
认知目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能力目标:通过音乐活动,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
3、教学重点:歌曲情绪的体验和实践。
4、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5、教具准备:电子琴、铃鼓、自制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但他们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对于我们的学生,他们从小就很少跟音乐接触,因此,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够浓厚,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法
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讨论法、表演法等。
四、说学法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整体感知法、视听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
五、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教师示范几个民族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分别说出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动作。
设计意图:课前学生的注意力都比较分散,因此,运用提问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情景导入引情激趣
1、多媒体播放新疆维吾尔族歌舞《掀起你的盖头来》。
2、要求学生视听后说出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并说说歌曲的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创设,运用视听法、提问法,让学生感受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欢乐的`歌舞场面,激发他们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从而引入新课教学《青春舞曲》。
(三)、整体感知引导掌握
1、欣赏《青春舞曲》。
2、教师和几位舞蹈能力较强的学生为歌曲伴舞。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为歌曲伴舞,主要是创设欢乐的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3、突破难点:
(1)、教师用手鼓示范边拍节奏边朗读歌词。
(2)、学生找出歌曲的主要节奏型并拍出来。
(3)、引导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伴奏。
(4)、按节奏朗读歌词。
4、学唱歌曲
(1)、随电子琴跟唱歌曲旋律。
(2)、学生跟录音学唱歌词。
(3)、教师弹旋律,学生唱词。
(4)、教师根据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纠正。
(5)、分小组为歌曲编配打击乐伴奏。
(6)、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初二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都已经趋向于成熟阶段,已经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由为歌曲编配打击乐伴奏,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四)、音乐活动——探究表演展现自我
1、为歌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2、全班同学分成演唱组、节奏组和舞蹈组进行唱、跳、奏表演。
3、轮换角色进行表演,并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创编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分角色进行集体表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感受节奏与演唱、舞蹈的结合;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能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通过对比后,更能确切的掌握歌曲的欢乐情绪。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拓展部分
1、思考:《青春舞曲》这首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2、讨论(师生、生生互动):
设计意图:音乐也是一门学科,它渗透着情感教育、道德教育;通过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不仅能够掌握歌曲中蕴涵的人生道理,即告诫人们青春易逝,一寸光阴一寸金,要好好把握时间,珍惜时间。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鉴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六)、小结:
今天我们从学习《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中,对我们美丽的新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同时还要谨记歌曲给予我们的人生道理:珍惜时光,展现自我。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线,贯穿整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