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大自然的启示说课稿

时间:2025-08-01 19:30:38
大自然的启示说课稿

大自然的启示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自然的启示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自然的启示说课稿1

(一)教学总目标

1.在语境中理解“改观”“遭殃”“异想天开”“生态平衡”“关键”词语的意思。

2. 能在本单元前三篇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学法迁移,运用在前三篇文章中学到的方法,概括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3. 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4.了解《人类的老师》第二段的写作特点,并能举一反三,结合“综合实践”搜集到的“生物老师”资料模仿写。

教学重点:能进行学法迁移,运用不同的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的老师》第二段的写作特点,并能学写段落。

(二)分层性目标

上限:1. 能掌握概括不同文章的方法。

2. 能仿写文章。

下限:1. 认识8个生字,理解“生态平衡”“异想天开”“生态平衡”“关键” 词语的意思。

2. 能概括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理念

那么怎样把握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我的教学预设理论依据是浙江师范大学特级教师、特聘教授 郑逸农老师提出的“非指示性”教学理念——把学生当做平等的、独立的、能自主判断、自主成长的人。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不指示学习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让学生自主生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自主生成语文素养,自主走向精神成长。教学内容能做到由重“内容”过渡到重“形式”,即“用教材教”。

概括地说,体现在两个方面:

1、真正把学生看成“大写的人”。

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三、教法学法

基于这样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展开教学:

1、引导学生读书自悟。概括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和感受深刻的句子谈体会等,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

2、引导学生合作讨论。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自主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引导学生领会写作方法。主要策略是:分螺旋式上升。

学生方面主要是:画、圈、点、写、读、议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整堂课。

四、说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

本次的教学设计主要分5大版块的内容,分别是:

(一)导入

(二)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浏览课文,理解感受深刻的句子,说出受到的启发

(四)探究《人类的老师》第二段写法特点,运用综合实践中搜集的课外材料,进行写作训练

(五)作业

这五大版块的教学设计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第二、三大版块是教学的重点,第三版块是教学的难点。下面,我说说具体的设计内容:

(一)导入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蝙蝠与雷达》,科学家们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那么今天,自然界中的事物又要给我们人类当一回老师,这回,它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请看《大自然的启示》。然后出示课题。

导入的文字选自课前提示语。

(二)自学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还是老规矩,以同学们自学为主。赶快看看课文的导语部分,划出关键词。

课前提示语:“科学家们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其实,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还有很多。默读下面这篇课文,说一说其中的每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画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它们抄下来。”

2、学生交流后,输理出本篇文章的学习任务:

⑴概括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⑵理解感受深刻的句子,并说说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3、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回忆一下,概括文章有哪几种方法?

⑴课题扩充法

⑵段意合并法

⑶要素串连法

⑷句子摘录法

⑸重点突出法

4、认真默读课文,自己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题

主要内容

运用的概括方法

“打扫”森林

段意合并法

人类的老师

句子摘录法

5、展示学生的练习,通过评议、比较,帮助下限的学生学习运用简练的词语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学课文,理解感受深刻的句子,说出受到的启发

1、解决了第一个学习任务,再看第二个任务。有人说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百科全书,如果你平时多多留心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一定会获得很多知识,获得很多教益。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看看大家能从这篇文章中获取到什么?

(1)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后一起完成以下内容:

主题

内容

我们感受深刻的句子

我们找出的关键词语

我们的体会

我们从《“打扫”森林》受到的启发

我们从《人类的老师》受到的启发

(2)派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其他组员可补充。

(参考句式:我们感受深刻的句子是 ,我们抓住的关键词是 ,我们的体会是 ,我们从《“打扫”森林》受到的启发是 ,我们从《人类的老师》受到的启发是 )

这是本课的重点,我用学习单的形式来突破。大家可以看看这个表格,词语、句子、体会、受到的启发,都已经涵盖在里面了。而这份学习单体现的是学生的自主、合作的能力,真正做到“四自”: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以合作的形式完成,是考虑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让下限的学生在上限学生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这个环节,体现的是第一个教学理念,把学生看成“大写的人”。

预设的重点句一: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关键词语是“一切”、“生态平衡”,感受让学生自己谈,不注重答案对与否,能说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并言之有理即可。在学生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描写的“一切事物”具体指哪些?(枯枝烂叶、杂草、灌木、橡树、菩提树、昆虫、鸟类、兽类)这些事物原本都在森林里自由生长 ……此处隐藏2475个字……p>

从《自然之道》的内容的概括找到启发,套用格式:___________的故事,告诉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简单地说,它讲的就是人与自然怎样的关系?人(破坏)自然,这个启示是种“警示”

同样,《人类的老师》可以参考之前学习的《蝙蝠与雷达》概括内容的方法:

从__________________得到启发,解决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简单地说,它讲的又是人与自然怎样的关系?人(利用)自然,这个启示是种“启发”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概括文章内容有点困难,借助已经学过的方法进行知识的迁移与运用,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把文章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提炼为“破坏”与“利用”,把启示解读为“启发”与“警示”,这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本质的理解。】

四、课题入手,解决难点

1、读小标题,提出困惑。学生能自己解的小问题先解决,留下大问题一起探讨。

【设计意图:文章的题目就是学习的切入点,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挖掘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就是阅读文本的兴趣。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深究,对简单的问题可以粗略带过,抓住那关键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问题加以研究,把时间用到刀刃上。】

2、圈圈重要的`字、词,画画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帮助自己解决剩下的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教会阅读方法,尝试自主解决问题,这样对文本的解读才会更加深刻。

3、交流时:用图示法理清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理解生态失衡的内在原因是领会启示的关键。用图示法将长篇大论的文字提炼为几个关键词,再画上箭头就能清楚地表示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其中蕴含的道理就一目了然了,深入浅出。】

五、总结收获,练习写作

1、谈谈从一篇短文中获得的启发,也可以谈谈整篇文章获得的启发。

2、归纳本单元表达启示的思路:故事+分析,问题+动物优点+效果,以及用设问句连接故事与分析,问题与动物优点,承前启后,过渡自然的方法。在交流搜集到的仿生学资料后,仿照《人类的老师》写一个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的写作特点进行梳理,教会学生写作表达的思路与方法,使学生将从精读课文所学到的“法”有用“法”之处,做到有机会学以致用。】

六、布置作业,积累沉淀

七、板书:

12*大自然的启示 内容 启发 积累

“打扫”森林 破坏 警示 故事+分析

人 自然 人类的老师 利用 启发 问题+动物优点+效果

这是我简明精要的板书,既有内容的提炼,又有方法的引导。

第四部分 主要特点

我崇尚的是简约的语文课堂,将略读课文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大胆地、自由地、主动地感知文本,凸显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扎扎实实地从听、说、读、写的基本功练习与运用开展教学互动,努力实践语文教育的“三实”——朴实、真实、落实。

大自然的启示说课稿4

【说教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说程序】

一、前文迁引,导入新课

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揭题: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4.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板书。)看看老师写对了吗?(“打扫森林”未加引号。)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

二、初读感知,认记字词

1.那么这两篇文章带给了我们大自然的什么启示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扫:扫帚、打扫。)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如:生态平衡。)

三、了解内容,质疑交流

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

2.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可以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交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2)“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4.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

四、迁移学法,运用巩固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感受。(结合课件理解“流线型”。)

(3)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4)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

五、总结

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2.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今天课文中所说的这些,希望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继续探究,下节的口语交际课上,我们还要就这个话题作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

《大自然的启示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