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说课稿1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大家好!
首先感谢教研室给我们学校,给我这么一个锻炼学习的机会,感谢我们学校的领导、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各位同行的认真听讲,接下来我把我教学本课的一些设想简单地说一说,希望得到大家的点拨和引领。
这篇略读课文同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争吵》一样,都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她,默默地关爱他。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卡罗纳》一文,情意深厚,散发着浓浓的爱的气息。为此,我围绕“爱”为主线进行了设计,一是情感铺垫,渲染爱;二是初读课文,捕捉爱;三是研读课文,感悟爱;四是说话拓展,延伸爱。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感知文本到亲近文本走入文本,在畅所欲言的和谐气氛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新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情感铺垫,渲染爱中,我首先用熟悉的歌曲和教师深情的话语,创设出情意浓浓的教学情景,扣击学生的心弦,为本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然后通过找读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万分伤心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卡罗纳的不幸、悲伤,比较几次哭泣,重点品读“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等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与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自读自悟,集体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语句,学生体会到了卡罗纳失去母爱的悲痛,从而激发要关爱他、帮助他的情感。
在初读课文,捕捉爱中。我以“卡罗纳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得到了大家的爱。大家都有些谁呢?引导学生去捕捉老师、同学、家长对他的关爱。
研读课文,感悟爱。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我把大量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找读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句子,说说谁最让你感动?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在亲近文本之后充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我只是在关键的文本上作简单的点拨和语言表达的示范,而更多的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阐悟有学生自我去实践、提升,真正体现“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主体观。
说话拓展,延伸爱。我设计了两个层面的拓展,一是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都以不同的方式关爱着他,除了文中的老师、同学,家长,还会有谁也在关爱着他?二是如果你遇到像卡罗纳这样遭遇不幸的人,你会怎样做?让学生也学会关爱。
设想是美好的,但由于个人水平问题,在课堂上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在今天的课堂学习中,自己感受到了活化课堂的价值,但是就是不能在课堂的瞬间作出相应的调适,当然更有很多环节需要我进一步揣摩和反思,所以今天借此宝贵机会恳请各位专家、同行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教学说课稿2一、说教材
《莫高窟》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6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文章。前接世界一流的《香港夜色》,后接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城和运河》。所有这一切都那么美丽迷人,凝聚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本课描述了莫高窟姿态各异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飞天壁画,那栩栩如生的卧佛向人们展示着迷人的风采。这一奇观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心血。
课文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介绍的,第一段总写莫高窟所处位置和环境;第二、三段着力描写了彩塑和壁画,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文中运用了生动准确的四字词和排比等描写神态,将栩栩如生的彩塑和壁画展现在读者眼前。无论是用词造句,还神态描写,表达方法,结构等方面,都有本年段的侧重训练点,教师有必要深挖;第四段总结全文,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篇文章描述的内容极具鉴赏性,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展示图片和音乐相结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让学生读读吧,从读中孩子定会有不少收获。
二、说学生
本班的学生处于小学中段,通过以前的学习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如:自学生字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等。但是该班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差,学生思维不够活跃,少数学生特别喜欢表现自己,能积极举手发言,多数学生只是静观其变。
三、说教学准备:
教师:中国地图、课文朗读磁带、查找莫高窟图片并制作成灯片、搜集其它两大石窟的有关资料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莫高窟的相关知识,并尽量搜集有关图片
四、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威风凛凛智慧栩栩如生举世闻名等词语的意思。
2、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搜集资料图片,了解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
2、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等形式了解莫高窟彩塑和飞天壁画精美。
3、通过师生互动,了解文章结构,学习作者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让学生感受语句的优美与准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欣赏图片,大胆想像,感受莫高窟的美,激发对劳动人民智慧的崇敬,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古代艺术的宝贵,人们要从身边做起,保护好古建筑。
五、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威风凛凛智慧栩栩如生举世闻名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等形式了解莫高窟彩塑和飞天壁画精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欣赏图片,大胆想像,感受莫高窟的美,激发对劳动人民智慧的崇敬,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说教法、学法:
1、情感朗读法:教心学认为: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使学生产生共鸣,教师充满感情地朗读、引导,让学生受到感染,读出感情。
2、直观教学法:教学中充分利用莫高窟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走进莫高窟,欣赏莫高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3、揣摸感悟法:是在学生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揣摸、感悟、学习作者用词造句、表达方法等,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基本功的提高。 ……此处隐藏24157个字……么这样写,领悟作者写什么,怎样写的道理。另外我想在这篇美文的熏陶中引导打开他们思想的闸门。
二、从生活中写起,激发兴趣。通过图片和口头表达自己眼中的春天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内容、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从他们最喜欢的景物中选择作文的内容,让他们先说再写。引导他们把自己所看所感写下来,让他们用“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这样贴近他们生活,他们就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逐步消除畏惧情绪。
三、多一点呵护,少一些打击。彻底地改变评价的要求,一切以孩子们需要为要求。对作文大多应尊重其原貌,以鼓励为主,发现其中的一段或一句出色,要会加以表扬,以此来调动孩子们的习作兴趣。从孩子们的作文中发现生动鲜活的东西,让学生有表现自己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用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树立信心,激励学生继续走向成功。
四、文章本天成,抓好批改关。在作文评改上,应根据学生作文的差异,有所区别,侧重对待。评价都要注意以激励为主。学生评议完习作后,再“放手”让他们修改,逐步实现学生“自能作文。
总之,习作课是我认为最具挑战性的教学。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我真诚希望大家提出建议。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尽量让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渐有所提升。
教学说课稿15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无标点诗歌,篇幅不长,但要学生完全理解有一定难度。诗歌共三小节。其中2、3两节,描写了风像个小孩子似的调皮捣蛋:一会儿把晾在竹竿上的衣服吹得鼓鼓的,露出各种怪模样,像在试穿;一会儿吹走了毛巾、手绢,还吹走了圆帽子;语言清新活泼。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小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风就像是一位好朋友在与我们尽情地嬉戏玩耍。教学中,要通过各种目标明确而又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并能结合画面展开想像,边想边记忆。
学情简析
通过一年的学习,在识字方面,学生们都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不必手把手地逐字教学,可鼓励他们自主识字,让他们来做小老师落实生字的音、形,温故而知新。
在阅读方面,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有些基础好的学生还能读出句子的语气。这篇课文的语言富有童趣,比较儿童化,而且篇幅也不长,预习时大部分同学都能读通。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认识本课生字8个,积累有关词语,认真描摹4个左右结构的生字。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我们可以将这8个生字分散在整个阅读教学中,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且每一个生字教学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些强调的是读音,如后鼻音“绳”;三拼音“绢、环”;有的是结合书写,重在笔顺、部首,如“此、裤”。这样的识字教学就体现了层次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标二: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顿读;并积累描写风调皮的词语、句子。本篇课文是以儿童的语言写生活,语言活泼、画面形象,所以教师可以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们产生强烈的读文渴望。让孩子学得愉快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期望。老师要努力在课堂中创设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
如挑战读,同桌分角色读等让学生的朗读更富有生气。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感受到风的调皮可爱,进一步体会小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
目标三:说的练习,让学生说说风还像什么。语文教学是开放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内容可以是多元化的,但必须要求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目标四:描摹“裤、此、汗、铁”。复习左右结构的书写顺序,摆好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左窄右宽。老师要重点关注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通过之前对学生的写字训练,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笔顺规则及在田字格中将字描写好的方法。所以在这堂课上,教师没有必要手把手的教每一个字的笔顺。而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教师起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设计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学时,适时地运用一些小游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即出示一个关于“风”的谜语,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情绪自然就被调动起来。而且通过阅读谜面又使学生初步了解“风”的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为后面理解词句,练习读文,埋下伏笔,可谓省时高效。
二、自主识字,合作互动,重点反馈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识字能力,对大部分学生已能认读的生字只要在读文中巩固即可,其余生字则分散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时要抓重点,如反馈自学情况时,要结合生字音、形、义的不同侧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指导。如“此、裤”重在字形,“此”的笔顺需要指导;“裤”的部首要加以强调,可以再积累一些同是“衣字旁”的字,并指导学生写一写,为后面在田字格中描写打下基础;读文反馈时,关注“绳子、彼此”的读音,这两个词语比较容易读错,可以多请几位学生练一练。词义理解可采取多种形式,“彼此”可让学生查查字典,一些表现“风”调皮的动词可让学生做做动作,或看看媒体、图片加以理解。
三、反复读文,读中感悟
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以读为本,肯定学生,赏识学生。学生在读书实践中感知、感悟,在想象朗读中提高语言感受能力,在评读中获得方法,提高朗读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学习、理解一步一步引向深入,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
本篇课文篇幅不长,语言清新活泼,学生要读通并非难事,难的是要体会“风”的调皮可爱、感悟小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要突破这一难点必须要以反复读文为载体。每次训练读文都必须有明确的要求,这样的朗读才是有效的。如教学第3节时,先自由读文,找找圈圈表现“风”调皮的词语;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播放媒体,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动词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读文,最后可以小组形式读读、演演。为避免机械训练,朗读形式要多样,自由读、男女生分节读,表演读,比赛读,老师引读等,激励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阅读情绪,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读有所悟、学有所得。
四、发挥想像,训练说话
教学中围绕课文内容,注意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如让学生说说风还像什么。这部分说话练习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不必局限于一种风。可以按不同季节的风来说,如:“柔和的春风;刺骨的寒风;凉爽的秋风”。也可以按不同的地点来说,如“森林、草原、大海等处的风”;不仅如此,还可以让学生画画说说、演演说说,或是模仿课文的某一小节说。学生通过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既展开丰富想象,又训练了规范说话。从而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