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教学计划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时间:2025-10-17 10:58:32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是时候认真思考计划该如何写了。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经典诵读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经典诵读,抓住孩子13岁之前的黄金般记忆年段,帮助孩子用最轻松、最快捷的方式背熟一些中华古诗词、《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等大量中华优秀的经典名篇,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龄段能接受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实施目标

1、通过经典诵读工作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2、建立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并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三、诵读内容

《弟子规》部分、《三字经》部分、中华古诗词。

四、具体实施

(一)经典诵读时间

1、每天早上利用晨读时间,随到随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

2、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睡前10分钟和午间活动时间落实。并鼓励学生临摹经典诗文,自由阅读喜欢的读物。

(二)诵读要求

1.经典诵读应遵循以下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整体推进,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差异性。

鼓励性原则:评比鼓励,以表扬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给予相应的评价。

2.各班经典诵读力求做到: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

3.经典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三)经典诵读活动措施

1、创造经典诵读活动的氛围

通过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经典诗文图展以及利用宣传板、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感受到经典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其记住。

2、积极开展经典诵读主题班会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并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3、把握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诵读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增加家长经济负担。教师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每班选一名普通话好,朗读水平高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鼓励学生每周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诵读5分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优秀经典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使优秀诗文背诵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2

经典渗透生活,书香伴随我成长。一个学期以来,我们社会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也觉得学生在阅读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指导,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未来更加努力。

一是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朗读丰富了学校德育的内涵,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协商和德育的发展。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中国传统经典阅读之路,营造了我校的文化氛围。

(2)建立中国经典阅读教材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导读方法,培养一批导读骨干。

(3)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学习管理,办好人们更满意的学校。

二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古典诗歌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寓意深刻,境界动人。是教育青少年爱国主义,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和道德情操,培养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景的古诗,学生们可以充分感受到祖国如画的风景,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国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的崇高理想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2)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三是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去。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3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名称 古诗词诵读

2、课程范畴

紫色语言(文化修养领域)

3、课程内容

《古诗词诵读》朗读、背诵理解古诗词的诗意以及了解古诗词的作者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和生活实际了解诗文的意思;阅读浅近的古诗词,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感受语言的优美。

4、开发依据

古典诗文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滋养了多少代中国人。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三千余年前夫子谆谆切切,语重心长地教导年轻人应学诗,三千余年后的1999年的一个春日,我们同样听到了同志在“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的劝勉:“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更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古诗文教学开始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为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我班将开 ……此处隐藏12676个字……用一年的时间诵记《三字经》中的所有内容。

五、具体措施

1、在班内,建立“读书角”。以黑板报、手贴报的形式进行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版块,创设学习环境。

2、每日读2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和学生利用上午、下午各十分钟的预备时间诵读学过的内容和每周一节的诵读课时间背诵。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3、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讲求鼓励,不统一强求。“小朋友,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诵读的乐趣和成就感。

4、以学生指导学生,“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5、通过开展竞赛,激发学生的热情。利用诵读课的一部分时间,举办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特色项目:经典诵读

主讲教师:於斌静沈美娟李雪君郑露

教学材料:材料一:《三字经》

教材二:浙江文艺出版社《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

教材三:长春出版社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教育研究中心编写的《日有所诵》一年级读本上卷。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授课时间:一学期早自习经典诵读20分钟;语文课前3分钟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

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二、课程内容:

新课标优秀古诗文推荐:

一年级上:《江南》、《敕勒歌》、《风》、《咏柳》、《凉州词》、《登鹳雀楼》、《凉州词》、《出塞》

一年级下:《芙蓉楼送辛渐》、《鹿柴》、《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日有所诵》

上卷推荐:

第一单元:《蜻蜓》《小溪给咱洗脚》

第二单元:《松塔》《蝉》

第三单元:《问答歌》

第四单元:《野牵牛》《相思》

第五单元:《半半歌》》《秋浦歌》

第六单元:《小花鼓》

第七单元:《鹦鹉》

第八单元:《虎大王》《杏花》

下卷:

第一单元:《浪娃娃》《海浪》

第二单元:《九九歌》《西瓜娃娃》

第三单元:《拜新月》

第四单元:《春天》《太阳公公》

第五单元:《蝴蝶飞》《独望》

第六单元:《小螳螂》《星星和露珠》

第七单元:《蚕宝宝》

第八单元:《圆圆圈圈》《魔术》

  三、课程实施建议:

(1)利用晨读、语文课开始或结束前、自习课等零星时间,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充分、高效利用时间诵读经典。

(2)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如诵读接龙、诵读传花、诵读表演等,让学生在动一动、演一演、玩一玩中快乐诵读。(3)举行各种诵读竞赛活动。

(4)每个学生拥有一张“亲近经典”成绩记载卡,记载学生诵读的进度、比赛的成绩等。

(5)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开展“经典诵读亲子一刻钟”活动,将经典诵读向家庭延伸,巩固诵读效果。

(6)营造环境,持之以恒。老师和家长们关键“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最好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润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

组织形式:班级授课

场地:教室或多功能阅览室

设备:多媒体等音像设备

班级规模:40左右

授课方法:

1、让孩子静心读

2、让孩子坚持读

3、让孩子快乐读

4、让孩子成功读

四、评价:

1、评价的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一年级将“诵读千古文章,传承文化经典”的读书教育活动作为经典诵读的中心,开展关于“三字经”的诵读活动,希望通过这项读书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礼仪素养,让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努力做到懂事一点、孝顺一点、礼貌一点、文明一点,力争让他们走在同龄孩子的前列!

2、评价内容

(1)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保持度。

(2)学生诵读经典的量化积累及熟练程度。

8首古诗必背。可申报状元。每递减2首,降一个等级。分别是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

3、评价的多维形式

组织形式:(1)自评(2)同学评(3)校评(4)家长评

测试形式:(1)听力对测(2)背诵测试(3)朗读测试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教材分析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经典诵读》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实际,自行开发的校本课程,其内容包括《弟子规》、《百家姓》全文,《千字文》、《中华成语千句文》精选和《笠翁对韵》、《古诗词名句诵读》。三年级所学内容为《弟子规》、《百家姓》全文。

《弟子规》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它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是中华文化精髓,倡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与诵读和记忆,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以上内容适合三年级孩子认知规律和阅读发展,不仅能弘扬传统文化,还能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具体做法

1、向学生以及家长积极宣传阅读的重要性,为学生的阅读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

2、利用每周一节课的时间,通过诵读、理解、观看视频或表演等形式,认真组织学生学习校本课程规定的内容《弟子规》、《百家姓》。

3、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文化精髓。

4、家校结合,让学生每周将诵读内容背诵给父母听,与家长交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按《弟子规》倡导的去做,将诵读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

四、具体内容安排

*****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