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工作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学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国学工作总结1国学,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学校作为传承与发展文化的载体,在引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学为学生发展奠基、让我们终身受用。我们要做的,是用心去汲取这永不枯竭的甘泉,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寻民族精神的根,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这一学期,我们学校根据上饶县教育局的文件精神,把国学教学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了积极地开展,现小结如下:
一、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充分的准备。
1、成立国学教研小组,确定好教研组长、组员,使教学活动、教研活动能有序地进行。
2、以国学经典教学作为本学年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科目,一至六年级每周每班一节,确保有充足的教学时间。
3、安排文化素养较好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作为任课教师,确保教学质量。
二、以丰富的活动调动了老师教学经典、学生学习经典的热情。
1、学期初学校大力宣传国学经典研读活动的目的意义、实施目标和方案以及措施步骤,使研读活动深入师生心中。
2、十月份,学校成功开展了金秋师生经典诵读会,全镇师生都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使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同时丰富了老师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3、十一月份,学校开展了全镇教师国学讲坛活动,各位国学教师踊跃参与,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经评比,选送了葛江红老师作为县国学讲坛老师获选人。
4、十二月份,学校进行国学优秀教案的评比活动,并选送王水金老师参加国学优质课比赛。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
尽管学校国学工作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老师参与国学活动的热情不高,国学经典的学习还得不到部分学生尤其是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学生虽然学习了经典中的道理,但生活中的某些行为还是没有改变,没有做到言行一致。所以,我们今后的工作中还要更加努力,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使国学工作向着“传播国学知识,构建书香校园”的目标努力奋进。
国学工作总结2通过国学经典教育,让孩子在青少儿时期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本学期,我在国学教学工作中有得有失,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身教胜于言传。
要求孩子们做“仁义礼智信,勇勤俭廉洁”的君子,让每个孩子都能“积跬步,致千里”。作为教师用《国学经典》中的内容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处处为学生做表率。教师须先行一步。只有教师比学生先学一步,多读一点、多背一点,懂鉴赏方法,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也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二、教学方面
1、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不求甚解。
国学本身也存在着扬弃和继承再创新,赋予时代新内容的问题。对孩子们学习国学的要求应以“朗朗上口,不求甚解”。国学教育的时间可采取弹性制。如老师每天早自习前10分钟让学生诵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对对碰、同学接龙、师生接龙、男女对抗赛等形式进行诵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达到正心正身的教育目的。通过和古代圣贤对话,在经典里遨游,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触摸着文言的精彩。
2、国学教育须注入现代元素
如何摆脱枯燥、晦涩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领略国学的精华?必须给1国学教育注入现代元素。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伴有古乐,并辅以动画片演绎,既有古代寓言,也有外国故事,让孩子们在逼真的环境里追思古人,陶冶性情。
3、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方法进行辅助教学。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故事、图片等,来帮助学生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同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生动性,如在教学《忠》时,在大屏幕上播放《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教育学生报效祖国就是忠。在教《孝》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汉文帝侍母的故事”引导同学们明白,不论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在父母面前你都是儿女,你必须无条件的孝敬他们。
4、课堂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在每节课教学内容的讲解后,都设计一个师生自由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联系学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认识前人,让学生学会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弟子规》的内容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在古圣贤的身上找到今天行为准则的影子,让学生明白与圣贤结朋友一样可以修身正德,同时也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达成,与新的教育理念相适应。
5、坚持不懈的检查诵读背诵。
各班设立《国学经典》小助手,每组选一名代表做教师的助手。利用去食堂吃饭的20分钟组织全体同学朗读《国学经典》,平时检查同学2们学习掌握《国学经典》的情况,这几名小助手工作认真负责,对教学效果的达成起到推动作用。
三、教学效果显著。
《国学经典》的教学效果已经在同学们身上显现。我们发现了学生们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教室干净了,无论何时学生们总是用双手送给老师作业,主动向老师问好的学生多了……学生懂得了努力学习,许多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变得孝顺了、懂事了,主动为家长铺被子。周
六、周日帮家长干些家务活,家长看了心里也很欣慰。孩子对父母的孝顺与尊重深深地影响了家长、感动了家长。家长一致赞扬学校国学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好,非常有必要。
总之,国学进校园活动意义深远。学生们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修养起了很大作用。作为教师,也在教学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国学工作总结3现就本年度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总结经验,不断探索,继续完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工作
商务英语专业确定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国际旅游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一定的旅游业务处理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从事一般导游及基层旅游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基本知识、能力构成是:英语交际能力+旅游知识和操作能力+计算机等综合能力。人才培养方案强调旅游英语沟通能力和导游操作能力并重,体现实际、实践、实用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及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坚持不懈 ……此处隐藏15610个字……学环节设计等等都比较陌生。为此我们积极参加课题组的培训,在暑假,指派13名教师参加在大兴十小进行的为期4天的培训。聆听了北大教授张辛《孔子智慧和国学的基本精神》、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谷曙光《声律启蒙时进行传统文化熏陶的最佳读本》、北京四中教师李雄,丰台实验中学教师何洪亮也分别结合自己对国学的研究成果以及教学经验,对《弟子规》、《论语》、《孟子》进行了教材分析和教法指导。这些教师认真学习,撰写了学习体会。在教研活动时,这些先期培训的教师作为辅导员,结合自己的理解将专家对国学的阐述向同组教师介绍,对其他任课教师进行扫盲培训,使教师对下一步如何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做好了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教师中重点推选李玉然、李潘、郭红霞作为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加入到大兴区的国学课程研究团队中,参与总课题组的课题培训,参与区内研究课的展示和交流活动,开阔眼界,利用榜样的辐射作用带动同组所有教师的整体提高。我们与校本部教研整合,经常开展教研活动,让课题组教师在同一个平台上相互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
三、认真开展听评课活动
国学是一门课程,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同组教师集体备课,共同挖掘教材内容,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根据各自教学风格设计教学过程。同组成员经常相互听课,课后评课,反思教学行为。
以六年级为例,在课程开始学习时,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尽快消除大家的盲目感,马红梅老师讲授《良知良德》一课,作为一个具体的案例供大家研讨。老师们以此为例剖析,共同揣摩国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最红归纳出“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通读课文了解大意联系实际古为今用--拓展延伸升华提升注重积累熟读成诵”这几大教学环节。
为了得到专家的引领,我们推出王春红、贾丽、郭红霞分别上了低中高三节课,接受教研员检查指导。老师们提前参与备课授课全过程,参照教研员的评析,校正自己对课程的理解,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四、反思教学提高业务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老师们基本上能够胜任钻研教材,完成课堂教学工作。在实践中,渐渐摸索出一些教学规律,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发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小妙招。例如田雅琴老师通过以点带面来鼓励学生诵读、高建爽老师利用教育技术充实相关信息材料、邢文英老师把古诗文学习方法迁移到国学课程、朱月霞老师把国学学习与班级管理相结合杨春老师利用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解国学文化等等,我们鼓励教师相互交流,通过教学智慧分享共同提高。
五、为学生诵读搭建平台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不要求“甚解”,知道大意即可,在读中感受、欣赏、悟情。这就需要一定的读书的量做积累。教师利用校讯通和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国学课程的意义,并提出一些在家庭方面促学的建议,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家里,家长有意识地让孩子多读多背,多给孩子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
任课教师注意对学生读书的指导,利用朗读检测手册对国学课文的朗读质量进行评价,相应地完成自评和同学互评检测。除了指导学生课上读书,还培养学生抓住零散时间诵读的好习惯。例如课外活动做操时按照节拍在心里默念课文;课间踢毽时按照一毽一字计数等等。
为了检查和监督国学授课情况,学校抽取每个班的5名学生进行国学朗读检测,成绩计入教师功能考评,提醒师生对国学予以重视。还利用广播时间和校本课程展示时间,选取优秀学生进行国学诵读展示,起到榜样示范作用,让师生在欣赏的同时,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在一学期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自由度大难以把握。由于每个年级只有一本书作为教师学生共用的教材,教师没有相应的参考资料,教学中自由度太大,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不好确定。对于较多同轨班的学校,必须依赖教研活动才能够统一把握的尺度。
2、教师的文化底蕴不厚。任课的教师都是原班的语文教师,对国学没有深厚的造诣。他们还是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上,学习也是重在对语文教学能力的提高上,现有的师资培训也是这个倾向,因此对于教师而言,亟需提高传统文化积淀。
3、课程管理不严格,没有按要求上报活动信息,课题教师积累研究成果意识不强。存在的问题就是下学期课题开展工作中需要努力的方向,因此我校在下期要细化课题管理制度,严格要求,力求规范。
另外,还应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1、继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让老师开拓视野,学习兄弟学校成熟的经验。
2、我校为校园环境渗透德育和攀登英语课题实验校,在已有的装修布置中已经定下了格调,我们力求在下学年班级文化布置中重新设计国学文化氛围。
3、对于国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研究方向有些偏离原来确定的研究课题,需要适度调整。
国学工作总结15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青少年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在于:
一、传承美德
传统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青少年幼小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从孩子们接受国学教育之后,变得更加谦让、团结同学、尊重师长了。国学经典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二、健全人格
学生接受这样的熏陶,国学经典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学生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
三、陶冶情操
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其中不仅有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学生,就是给了他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国学经典著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为了使孩子们能够从小就吸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弘扬国学。
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
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