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致辞 > 导游词

天台山导游词

时间:2023-05-15 20:26:37
天台山导游词

天台山导游词

作为一名优秀的导游,编写导游词是必不可少的,导游词具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特点。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天台山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台山导游词1

我们接着往前走,这里呢就是奶娘房。济公从小就跟奶娘生活在一起,跟奶娘很亲近,济公的善心跟奶娘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旁边就是济公的书房了,济公小时候非常聪明,五六岁时,父亲李茂春便请了先生教他读书。他有时高声朗诵,有时捧书沉思;每当有所得时,就会仰天大笑;到12岁的时候,四书五经早已记熟于心。便到佛道双修的赤城山向高僧、高道求学,静修苦读,接受佛学禅理及道藏等佛道文化的熏陶,领悟人生道理,这为他以后出家奉佛打下了思想基础。

【济公传说】

济公的父亲辞官后来天台经商谋生,为人仁厚,乐善好施。可夫妇俩年过四旬,尚无子嗣。于是前往国清寺拜佛求子,归来后,王夫人梦见自己吞日光,从此身怀六甲。这一年,腊月初八产下一子,取名“修缘”。出生之时,国清寺的第十七尊罗汉——降龙罗汉突然倒塌,由此而有罗汉投胎转世之说。出生之后啼哭不止,未知何故。满月时,国清寺方丈前来拜访,方丈抚摸其头说道:“莫哭,莫要笑,你的来历我知道。既来之,则安之。”于是修远就转哭为笑。

继续往前走,现在到的就是中堂了,我们看一下这个道地,它鹅软石铺的是一个梅花鹿。中堂一般都是用来接待重要客人的,我们看一下两边石壁教课的是百鸟朝凤,这在古代,可不是随便就能刻的,那么李府为什么能雕刻,我们到后面再说。我们看一下上面的匾额写着元靖堂,为什么叫元靖堂呢?是因其他的祖李崇矩封“陇西园靖王”,这些我们在祖堂就能看到了,正中挂晋孙绰的游天台山赋,体现了他对天台山的热爱。

我们现在到的就是后堂了,后堂是祖堂,供奉济公祖上七代人物的祖宗画像。我们看下这个道地,它铺的是寿字,跟前面两个道地合起来就是福禄寿了,这在古代建筑也是有寓意的。我们现在进祖堂去看一下吧,中间这个画像是七祖李崇矩,在古时候,李崇矩位高权重,身居一品官,在他死后,被赵匡胤分为陇西元靖王,所以在中堂上挂着元靖堂的匾额,在旁边的那个是李继昌,他担任左神武军大将军下任刺史,三品官,曾婉拒宋太祖欲选驸马之意,并与宰相赵普联姻,另一边的是李遵勖,他娶宋太宗七女——万寿长公主为妻,所以就有我们之前看到的百鸟朝凤了,因为娶了长公主,就是皇亲国戚了。我们再看下这一边的三个画像,这是李遵勖的三个儿子,李端懿,是李遵勖长子。李端愿,李遵勖的二子。李端悫,李遵勖的三子。再看一下另一边最后一个那就是济公的父亲,李茂春。在古代,有着君子之责,五四而斩之说,就是说皇帝的恩宠过了四五代就基本没有,就像我们现在的富不过三代的意思,所以到了李茂春这一代,已经是很小的官了,虽然身居管位,但已经是有名无实了,所以李茂春就弃官从商了。旁边挂着的就是对这几位的详细介绍,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天台山导游词2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天台山旅游,我是来自台州华顶旅行社的实习导游,我叫许某某,言午许,大家可以叫我小许。

我们现在到的呢就是济公故居了,济公现在都被神话了,其实济公是真有其人的,济公原名李修缘,法号道济,是天台县永宁村人,他出生在天台,少年在赤城山读书,出家在国清寺。民间之所以那么喜欢济公,是因为在南宋期间,济公扶贫济困,惩恶扬善,好打不平,所以深得百姓的崇拜。济公故居主体建筑有李府、覌霞阁和陇西园三处,我们现在的地方时李府,李府占有面积16亩,建筑面积6310平方米。在20xx年的时候(济公传说)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首先,我们看一下照壁上的四个字,“慈悲仁慧”,意思就是大慈大悲,大仁大慧,大家看,“慈、悲、慧”三字的底部都有一个“心”字寓意人们“心”不要太高,要有平常心。

我们现在到的是李府门前,大家现在抬头看一下门匾下面的四根圆柱,这个就叫做门当,在古代,大户人家嫁娶都讲究门当户对,那么看这个就知道是不是门当户对了,我们再看下那边上面的---斗拱,我们可以从斗拱可以看出在以前遮护人家的地位,斗拱越多,地位就越高了,在皇家都是九级斗拱的.,所以从这也可以看出当时李府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济公故居建筑格局是“三进九名堂”。在以前这是天台富豪人家的典型,三进就是三个分隔的道地。每个道地三个堂(一中堂二横堂)合起来称三进九名堂,而且三个道地的图案都不同,那我们现在就进去参观一下李府吧。

我们现在站的就是整个李府的中轴线,我们现在看一下,我们前面这块道地,中间鹅软石铺的是五福,旁边为梅花,意为梅开五福。中道地是鹿,后道地是寿,合称“福,禄,寿”。第一台是前厅,是迎宾接风、为贵宾洗尘以及随从人员歇息的处所,一旁是管家房,便于接待。当时隐居乡间的李家拥有许多田地,现在李家洋一带全都是,还有在天台城区及临安的许多店铺都归管家打点。对面一间为局房,用于收发接物等办事用房,现陈列济公相关资料的各种活动资料。

天台山导游词3

各位朋友,听完两千多年前那段浪漫的爱情故事之后,你是否还沉醉其中?现在,我们穿过骑龙山上的竹海长廊,便来到美丽的平乐古镇。作为“茶马古道”第一重镇、“南方丝绸之路”的第一站,平乐青山环绕、沃野千里,源于天台山的白沫江穿越古镇,于新津汇入岷江,泽被天府。这里有国内现存最大的造纸作坊遗址群、川西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古民居群和康熙御赐的“天下第一圃”贡茶园。平乐,古称“平落”,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蜀王开明时期,平落这块四面环山的平坦绿色小盆地即因修水利、兴农桑而起聚落,平落因此而得名。1993年官方正式将之改成“平乐”,取其“平安快乐”之意。

平乐的旅游业起步于2004年,经过数年的发展,平乐已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和“成都市十佳景区”之一,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数十万人。2008年国庆大假期间,众多成都和周边城市的游客来到这里感受平乐的九古文化,享受平乐的“平以养身,乐在美食”的成都邛崃乡村美食节,古镇游人如织,日均游客量就达到3万多人次。我们来到平乐,有八件趣事,你一定要亲身去感受一下:。

1。(游)在兴乐桥边的千年黄桷树下,虔诚地许一个心愿;。

2。(游)在白沫江的竹筏上与艄公对歌;。

3。(游)在骑龙山上感受南丝路古道上的丽影笙歌;。

4。(娱)在河边的马夹子(躺椅)上品茶、打瞌睡、晒太阳;。

5。(娱)骑双人自行车穿越古桥与小巷,品位历史;。

6。(品)在古街里尝一个嫩生生的玉米馍馍、南瓜馍馍;。

7。(品)到杨记老字号品正宗的邛崃奶汤面和拌鸡片;。

8。(购)买一件瓷胎竹编、一个木桶(泡脚盆)、一瓶富贵春豆腐、一个叶儿粑、一个冻糕或一袋高记麻饼给朋 ……此处隐藏3497个字……传入后院,新寡的卓文君正在娘家修养身心,乍闻琴声,精神不由一振,唤过丫环一问,方知是大才子司马相如来了,便款步来到垂帘后面窥视。此时,司马相如正倾心弹琴,身子随着音符摇动,那姿势潇洒极了……许久,相如偶一抬头,发现门帘里有一窈窕身影,正定定地注视着自己。

也许,他当时会略略分神,琴声也有点乱了。也许,他会弹得更投入,琴声更好听了。那一切不可能重现,我们只能去猜想。或许,这隔帘一瞥——就是“一见倾城,再见倾国。”古代成都经典的爱情故事,就在那隔帘一瞥之中写就了。

天台山导游词12

大家看这两块巨石像不像金剑劈石的姿态。当地人给它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剑劈石”,也有人叫它“试剑石”。但见两块巨百对峙而立,如刀劈一般;两石中间,仅容一人侧身而过。传说当年九天玄女在烧香台教会了黄帝用兵布阵之法,又授予他一把长剑。黄帝举剑朝一块巨石劈去,只听一声巨响,火花四溅,这块巨石便被劈成两半。数千年来,巨石岿然耸立,风雨不动。现成为游人抚摸攀援的一大景观。在此周围,还有玄女洞、玄女梳妆台等景观,它们都流传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叫伯阳山。伯阳山是天台山风景区的第二大景观,亦为第一大险山。石崖突兀,巍峨挺拔,它是以老子(李耳)之字“伯阳”而命名。传说当年老子在华山潜心修炼,混元老祖感其心诚,便为他指点迷津。混元老祖说:华山虽好,但在此修炼者多,极不清静,你可到宝鸡天台山去修行,那儿山高景深,很是幽静。老子听了师傅的话,便打点行装,骑着青牛,西奔而来。到了宝鸡天台山后,为这里的青山绿水所吸引,便选定了此山居住。因有玄关挡道,老子便催动青牛,以角拱石,穿石为洞。洞高2.5米,宽2米,山风穿洞而过。从此,留下“风透玄关”的自然美景和“老子骑牛过玄关”的动人故事。在伯阳山,还传说伏羲氏、鸿钧老祖、孙膑、葛洪等在此留居过。现在这里有一天然、人工合成的山洞,内供老子坐像一尊。在此山道,还有支锅石、老鹰石、回心石、八卦石等景点,它们都流传有古老而美丽的传说。

天台山导游词13

天台山按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各自特点的不同,分为6大景区,即“黄丹寺景区”、“茵香河景区”、“西岔河景区”、“神农谷(东南沟)景区”、“鸡峰山景区”、“天台山主峰景区”。因时间关系,我们今天主要参观天台山主峰景区。

天台山主峰风景名胜区分为4个景区:蒙峪沟景区,以蒙峪炎帝出生地为中心,辅以神农泉、姜炎圣母庙和茹家庄古遗址等,展现久远的古代文明;烧香台景区,以烧香台为中心,包括伯阳山、猴娃石、玄关和十二湾等景点;杨家滩景区,以杨家滩缓坡谷地为中心,包括白马关,千尺崖、跃马涧、东西湖及荞麦山;莲花顶景区,包括天台山的庙区、老君顶、莲花顶、系马桩、人头峰等景点。

天台山主峰景区位于鸡峰山景区西南部,主峰莲花峰海拔2198米,为天台山风景名胜区海拔最高景区,亦是集古、奇、雄、秀、险、幽为一体的景区。各位朋友,请大家看!这处景观叫烧香台。烧香台海拔1000多米,是天台山名胜风景区第一道山峰,青松翠柏,郁郁葱葱,是从宝鸡市区进天台山两条道路的交会处。传说这里曾是黄帝求援于炎帝的地方。相传蚩尤为九黎之首,炎帝之裔,他对黄帝统一天下不服,又想替祖父炎帝报“阪泉之战”被黄帝战败之仇,于是,打着炎帝的旗号,率领81个兄弟(氏族),揭竿而起,兵发涿鹿。黄帝九战九败,便向炎帝求援。炎帝、黄帝为“同胞兄弟”,曾共同管理过华夏族团。炎帝因年老体弱而离开中原,回到天台山安度晚年。黄帝从涿鹿来到蒙峪沟,进了南天门,单上第一道山峰,点燃信香,虏诚祈祷。此时炎帝正与九天玄女在天台山采药,闻得信香,占卜知道黄帝来此之意,便告诉九天玄女。九天玄女敬重炎帝之仁厚,便下山向黄帝面授军机。黄帝学得九天玄女的战法,又焚香3日,以谢炎帝不计前嫌之恩德。回到涿鹿后打败了蚩尤。后人为纪念炎帝、黄帝这两位中华始祖,将这座山称“烧香台”。建宫造亭,朝拜祭奠。从至今遗留的古建筑群遗址和史料记载看,这一东西长50米、南北宽20余米的平地,原建有大雄宝殿等庙宇,洞内供香台,上置一铁铸香炉,为清代道光年间所铸,这里迄今香火不断。

天台山导游词14

这个地方就是炎帝的寝殿区,由3座大殿、骨台、圣母梳妆台组成。现存殿基遗址,有基石5个,从场地能看出当年的规模。现在,除炎帝停尸台保持原样外,三寝宫为今人重修。中间这座大殿就是炎帝寝殿,塑有炎帝手握草药之像,左为玉皇殿,右为三圣母、九圣母合殿,西边还有黄老真人庙。炎帝神农停尸台基面对三寝宫正中,为汉白玉石板,长2.5米,宽1.4米。以此推测炎帝是个身材魁梧的人。传说,炎帝为“医药之神”。他曾尝遍百草,研制草药,造福人类,先后发明“三黄汤”(黄蓖、黄连、大黄)、马鞭草、柴胡、茶等中草药,还将自己发明百种草药的药味、药性,整理为《神农本草》一书。当他140岁高龄时,仍不顾年迈体弱,登上天台山挖草尝药,因误尝“火焰子”,而仙逝于天台山老君顶下。他的妻子、儿子、族民们为了悼念他,便在天台山设祠以祭长达10日。后来,世人为了纪念这位“华宗汉祖”,曾在此建造了炎帝寝宫,修筑了神农骨床,几千年来,祭祀不断。三寝宫四周山环水绕,草碧树绿,风景极为优美,既是寻根祭祖之圣地,又是赏花玩水之佳境。 燕麦岭

现在,我们来到了燕麦岭。燕麦岭位于天台山东北方,距其半里路处。传说,炎帝教民稼耕,种的第一季粮食是养麦,第二季是麦子。当时,麦子没有名字,大家起名为“炎麦”,这种麦子随部落的迁徒、扩大,传遍黄河中上游,甘肃人称其为“燕麦”。因这座岭遍种此麦,亦叫“燕麦岭”。此岭的半山腰有一石洞。相传,此洞为古代军事家孙膑死后,化作神仙来天台山修身养性、面壁坐禅之处。距孙膑坐洞20米处,有一平台,约有10平方米,可容二三十人,名日:观景台。站在台上,若是晴天,可看到瑰丽壮观的日出。

天台山导游词15

兴乐桥建于1992年,桥的上游就是“一江分三水”的特殊景色。在我们右边的堰叫禹王堰,据(尚书·禹共)中记载,平乐曾大水为患,当地百姓想尽办法治理水患都无成效,时值大禹前往西蜀蒙山途径此处,撒黄金垒土,终于筑堰成功,保全了当地百姓的平安,后人为纪念大禹的丰功伟绩,就将此堰命名为禹王堰。左侧的这条堰叫安乐堰,建于清朝初年,分流的水穿吊角楼而过,与禹王堰一样灌溉着两岸的万亩良田。

乐善桥是一座七孔石桥,有“邛南第一桥”之称,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长120米,高16。6米,宽10米,属人行桥,后改建为公路桥。此桥桥洞一改普遍的半圆形,而采用桃形,别有深意。这种拱形十分罕见,在川西堪称一绝。

千年榕树是平乐镇古老的象征之一。从镇西南的新桥到镇东的平乐古桥,13棵老榕树镇江护街,荫庇着代代平乐人。新桥东头和古桥南边各有一棵100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榕树遒劲有力的枝干撑起连片浓荫,树下总少不了喝盖碗儿茶、打川牌、抽叶子烟的老者。据说,古榕树有灵性,能消灾驱邪,老人们总会告诫小孩不要爬树,谁家有人病痛或遭遇不顺,则会在树上系条红布以求平安。或许这里是生意场地,平乐人信奉神灵,喜欢求仙问佛。古榕是他们的消灾树,老街上随处可见的小小土地庙,则供奉着他们的保护神。

《天台山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