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爱老人的心得体会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爱老人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爱老人的心得体会1暑假期间,我们村庄里发起了一项“关爱空巢老人”的公益活动,为了丰富我的课余生活,我也积极地加入了这次活动。
我的关爱对象是x爷爷。听别人说,他是一位退伍的老兵。他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祖国,但是祖国母亲却没有给这个“儿子”像平常老人一样的晚年幸福。他的老伴儿早早的便离他而去,他的子女都嫌弃他是个累赘,纷纷弃他不顾。可是祸不单行。因参军而体魄强壮的他却意外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时而糊涂,时而清醒。听邻居说,他一个人的时候,总会坐在书桌前,呆呆地盯着那张仅有的全家福,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他们会来接我的,一定会的。”这不禁更加坚定了我要好好照顾x爷爷的决心。
第一次见到x爷爷时,他正拿着照片发呆。我轻轻地推了他一下,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我小心翼翼地靠近x爷爷,无意之中居然看见照片上的x爷爷竟是挂着灿烂笑容的。再看看现在,脸上写满了憔悴与沧桑,看着都让人心疼。真不明白,他的子女怎么舍得他独自生活呢?我拉回了自己的思绪,轻轻叫了x爷爷一声,他似乎是听见了。见到我,他似乎并没有情绪上的变化。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开口了:“你是不是村里给我找来的小义工啊?”我开心地点了点头,他似乎一脸无奈的表情,“我老头子一个人好好的,干嘛找外人来陪我啊,跟他们说了还不听。”我可不是那种轻易退缩的人啊,我要知难而进!我再次说明了自己来的缘由,并且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和x爷爷谈天说地,什么“京剧”,“梅兰芳”,“抗日”啊,努力地找着x爷爷感兴趣的话题,尽管x爷爷一句话都没说,但我能明显的感觉到,他的态度变了。临走时,他还特地嘱咐我:“明天早上继续陪我聊,我等你。”听了这儿话,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喜悦。
凡事乘热打铁,接下来的几天中,我一直都陪伴在x爷爷的身边。陪他看京剧,给他讲故事,还陪着他到处去晒太阳。渐渐地,x爷爷似乎有了些变化。他变得开朗了许多,也爱笑。他开始与周围的大家庭更融洽的生活在一起。有时候他会去看看奶奶们跳广场舞,有时候也会看看爷爷们下象棋,说不定还会亲自上阵杀他个一盘呢!但,有时,他似乎还是那么地寂寞,还是会独自一人呆在屋子里发着呆,也许是在等心中的人出现吧!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星期,但我和x爷爷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每每有空时,我还是会去看看x爷爷:和他聊聊天,讲讲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虽然这次村里的公益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是此次的收获却是受益终生的。父母含辛茹苦的抚养我们长大,小时候,我们没有能力去回报他们,长大成人后,就是上天给予我们的机会,正是我们反哺父母的时候。我们渐渐长大,父母却渐渐老去。这时候,父母最需要的就是我们作为子女的关爱,他们对于物质要求并不高,只渴求精神上的财富。我们应该常常回家看看,别让自己爱得太迟,而抱憾终身!
关爱老人的心得体会2如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积极参与了关爱老人的实践活动,这是一次令我受益匪浅的经历。通过与老人的交流和陪伴,我深刻意识到了老人的需求和对我们的关心和陪伴的渴望,也认识到了自己在关爱老人方面的不足,不仅增进了我对老人的理解和尊重,还培养了我的责任感和爱心。
在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定期去养老院探望老人并开展一些文化娱乐活动,与老人进行交谈和互动。在与老人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老人们普遍的需求主要是情感关怀和陪伴。因为子女的忙碌工作和家庭的压力,许多老人被放置在养老院中,他们经常感到孤独和寂寞。所以,我们每次去探望老人时,都会带去一颗真诚的心和一些小礼物,与他们聊天、听他们诉说过去的经历。
通过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关爱老人需要的是细致和耐心。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个性情古怪且易发脾气的老人。起初,我很难与他交流,因为他总是冷漠地对我说话。但我没有放弃,我坚持每天都去看望他,与他聊天、听他倾诉。时间慢慢过去,我发现他变得越来越开朗起来,他的笑容越来越多。通过这个经历,我明白了与老人交流需要我们耐心倾听,尊重他们的感受,关心他们的需求。只有通过与老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真正满足他们的需求。
尽管关爱老人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我们也收到了丰富且珍贵的回报。无论是老人们真诚的笑容,还是他们由衷的'感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一个老人对我说:“年轻人,你们的陪伴给了我一个家的感觉。”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他们孤独的内心和对我们的真心感激。这时,我明白关爱老人不仅是帮助他们,更是满足我们自己内心的需要。通过与老人的交流和陪伴,我们可以收获更多的人生智慧和快乐。
通过参与关爱老人的实践活动,我收获了很多。我深刻理解了老人需要关心和陪伴的重要性,也意识到自己在关爱老人方面的不足。关爱老人需要我们的细致和耐心,而我们将收获老人的真心和感激。尽管路途艰辛,但关爱老人给予我们更多的快乐和智慧。通过这次实践,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关爱老人的信念,并将继续努力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爱老人的心得体会3尊老爱幼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加强我们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在今年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代表了我们社区去看望社区退休的老人并照顾那里的孤寡老人。
当天室外的温度很高,社区的几位领导还有我们几个大学生冒着酷暑挨家挨户的看望孤寡老人,老人们一看到赶来看望他们的学生,立刻关心起来,拉着我的手嘘寒问暖,十分关心我各方面的情况,体现出了老一辈对年轻一代殷切的希望和关怀,还有一些老人们也是高兴的合不拢嘴,与我分享自己当年的“金戈铁马万户候”的战争岁月,还与我聊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我也很关切地询问了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并与他们聊起了家常,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很快就融入其中,老人们都感慨的说,正是国家的各种福利和党的政策才能像今天这样无忧无虑的安享晚年的生活,更多的老人表示同学的到来为他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了生机和乐趣。
我并没有因为寒冷的天气而埋怨一句,取而代之的是满腔热情,因为这次看似普通的活动中实际上蕴涵了巨大的人性价值和人文关怀,它是一种美德,更是老人与大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而平时娇生惯养的我,走出校园来到社会,走进老人,把老人当作朋友一样聊天,听老人们过去的事迹是如此的着迷,我还又跑到外面的小卖部给老人买东西,虽然来的时候给老人们带来了些水果、点心,可那些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又用我的零花钱为老人买东西来表达我的心意,从早上到中午12点,走了部分老人的房间并且慰问了老人们,到了 ……此处隐藏7794个字……
再回首,老人们都手拿我们赠送的礼品目送我们,眼中有一种光亮。
走了,他们的一生将要走完了,他们有太多的辛酸和泪水,我们的欢声笑语只能带来片刻的忘记忧伤。
我们该做些什么?每个人都在深思。
社会需要关注孩子一般关注他们。
珍惜岁月,关爱老人。
关爱老人的心得体会13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人口的老龄化加剧,那些辛辛苦苦工作了一辈子的老人需要社会的关爱、子女的照看。使他们在物质上有所满意,精神上得以安慰,享受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正如有首唱歌的那样:“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一辈子不简单就图个团团聚圆……”假如人人都关爱老人,这个社会将会变得多么和谐美妙啊!
我的奶奶是一个慈爱的老人。乌黑的头发,炯炯有神的眼睛,稍矮的鼻梁下嵌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嘴角微微上扬,一看就知道是个和气可亲、乐于助人的热心老人。
在一个阴雨天的早晨,身体一向硬朗的奶奶由于劳碌和伤风着凉病倒了,她从菜市场买了菜回来就蒙头去睡,始终到我爸爸接我放学回到家。这可急坏了爸爸,他又是为自己的马虎愧疚,又是为奶奶倒水、喂药,盖好被子。我见了,也上前帮忙,劝慰卧病在床的奶奶,我们忙得不行开交。渐渐地,奶奶脸上露着一些笑容,安祥地进入了梦乡。看到这个情景,爸爸紧锁的眉头伸展开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才赶忙到厨房为我和奶奶煮午餐。
突然,奶奶断断续续地叫道“桶……桶……垃圾桶……”原来奶奶从睡梦中惊醒,在不停地作呕吐状,我心领神会,一边心急如焚地拿来垃圾桶,一边着急地叫着爸爸,爸爸听见了,三步并作两步,从厨房急冲冲地赶来。只见奶奶面如土色,干呕不止,爸爸见了,赶忙轻拍着奶奶的背,急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最终,奶奶不再呕吐,可身体还是很虚弱,爸爸不放心,送我上学后,就请假回家,无微不至地照看奶奶:有时为奶奶端来热水;有时和奶奶叨叨家常;还有的时候为奶奶削水果解渴。母子俩其乐融融。奶奶的嘴角扬起了一丝笑意,仿佛在说:“有儿如此,我已知足。”
在爸爸的细心照看下,奶奶的病好了。几天后,房前屋后,又见奶奶忙进忙出的身影,听着奶奶嘹亮的声音,吃着奶奶煮得香气扑鼻的饭菜。观察奶奶又生龙活虎起来,爸爸和我们都露出了快乐的.笑容。
没有奶奶就没有爸爸,没有爸爸就没有我,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不关爱老人的民族是个没有可积淀的民族,一个不关爱老人的国家是个没有可传承的国家。老人不是累赘,更不是一个沉甸甸的负担,而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让我们一起关爱老人吧!
关爱老人的心得体会14参与关爱老人的社会实践,我深感这是一次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当我走进老人院,看到那些慈祥但略带寂寞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情感。
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听到了许多过去的故事,那些关于青春、家庭和时代的回忆,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我也意识到,许多老人其实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关怀,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陪伴。
这次实践让我更加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更多地关心身边的老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尊重。同时,我也希望社会能够给予老人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未来,我会继续参与这样的活动,用自己的行动去传递关爱和温暖,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力量。
关爱老人的心得体会15在老龄化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下,关于空巢老人的消息总会冲上热搜。这不仅攸关很多人独守乡间的父母,也夹杂着尚不“老龄”却常年处于“空巢”状态的年轻人的焦虑。可以说,这个问题牵动着广袤的城市与山乡那一盏盏孤独的灯火,谁也不能无动于衷,谁也无法置身事外。
日前,据媒体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张国芬关于为每位空巢老人配备一张可随身携带的“身份卡”,以便在消失紧急状况时准时实施救助的建议,得到不少网友的支持。这样的“身份卡”其实早就应当存在。从需求的“早该”落差到现实的“无奈”,也提示我们关注空巢老人养老体系尚存的短板与不足。
当前,针对空巢老人的养老帮扶存在着地域进展不均衡的状况。在社区网格化管理较为成熟的一线城市,养老服务体系较为完善,对空巢老人建档、走访、就医、慰问等工作落实得较为到位。部分经济发达城市将养老服务纳入“才智城市建设”整体进展规划,取得了突出成效。比如上海市为一些独居老人安装“会报警”的智能水表,假如12小时内读数低于0.01立方米就会自动通知社区施以援手,就是一个良好的示范。
而放眼二三线城市和广阔的乡村,大部分空巢老人亟需的社会支撑却特别薄弱。与之相对的是近年来年轻人口加剧向大中型城市流淌,二三线城镇和乡村人口结构消失断层式空心化趋势,而社区服务又未能准时补位,“居家养老”在许多状况下等同于“自力更生”,这部分空巢老人人数极大,抵挡意外风险力量较差。
近20年来,我国老龄人口以每年3.28%的速度快速增长,约为总人口年均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正快速扩大。为空巢老人办理“身份卡”,摸清这一群体的人口总数和生存状况,迫在眉睫,也是构建和谐老年社会应补之短板。这张卡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这是张身份卡,还在于这是空巢老人们无人可依时的“兜底卡”。
为空巢老人办理卡片、填注身份并不难,怎样发挥这张卡的乐观效用更值得我们重视和探讨。空巢老人身份卡,应是一张引发关注、承载温情的“爱心卡”。以办卡为契机,出台相配套的管理意见和实施方法,引入社会化的爱心志愿服务,有效增加社区网格化管理力量,全面构建邻里互助的和谐社会养老氛围;同时,出台多种措施便利并加强社会各界与空巢老人的沟通与互动,为这一群体准时发声、表达需求供应的更多渠道。
空巢老人身份卡,应是一张以大数据为基础、汇合多种高新技术支持的“智能卡”。目前,我国空巢老人养老体系建设存在的关键薄弱点之一就是大数据的缺失,因此身份卡的.建立和推广应用,应放到我国医疗、社会保障的大数据建设中来通盘考虑,才能在资源的倾斜、专项的设立上做到精确高效地有的放矢。同时,身份卡大数据可作为引入多项高新技术产业的精准接口,为空巢老人在医养、出行以及精神消遣方面供应更加与时俱进、更为丰富的支持。在今年两会上,智能设备适老化服务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这既助力了老年特别群体跨越“数字鸿沟”,也为智能技术的高速进展带来宽阔的应用前景。
空巢老人身份卡,应是助老模式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不断推广的“阅历卡”。不同地区空巢老人之所以受助差异,根本上是现阶段我国城乡进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所致。除了增加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资源流淌来改善这一状况,由发达地区至欠发达地区助老模式的阅历流淌、资金流淌、人力资源流淌也应是我们关注的重心,甚至是化解城乡进展不均衡的一个重要抓手。
助老扶弱的本质,是不让我们这个社会任何一个弱势群体成为时代进展中失语的“孤岛”。从这一意义扩绽开去,对留守儿童、残疾人群、罕见病人群等建立并完善大数据建卡帮扶,归根结底是我们基层治理精准施策工作的有效延长。
![[热]小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https://img.jihtu.com/upload/9358.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