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内科护士心得体会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内科护士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心内科护士心得体会13月,作为医院第二批试点病区,心内科围绕主题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努力去实现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 开展前,很多护士困惑:病人多,护士少,我们能承担如此繁重的工作量吗?护理学科发展了这么多年,护士现在怎么反而倒退回去干保姆的工作?创优就是洗头、洗脚工程是场一时一阵的运动吗?给病人洗头洗脚就是夯实基础护理?就能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吗?
思想有负担,服务就被动!为此,科室多次组织学习创优背景和重要精神,召开座谈会交流《护理札记》的读后感。让大家正确地认识夯实基础护理的实质是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的有机结合,优质护理的最终目标不仅是提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而且要提升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社会对护理的肯定和支持、政府对护理的投入和促进。开展前的筹备工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从心开始,用心去做!只要用心去做,做起来也并不难!
这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来,心内科护士最大的体会。
心动决定行动,我们从规范言行、落实责任、从细关怀、突出内涵、监督评价五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规范言行是我们开展优质护理的第一步。用心去做,我们首先转变的是服务的理念和态度。制定管床护士主动自我介绍的行为规范,让病人知道自己的管床医生和护士。主动、亲切、尊重的服务态度架起了护患沟通的桥梁。换位思考,更让我们懂得去体谅、理解和包容。 我的病人我负责。为真正落实责任,我们改变工作模式执行包干责任制,让患者得到连续性护理;合理排班,让护士能有计划安排、实施护理;明确职责,一件事情由一人负责;优化流程,让护士知道怎样做,保证责任落实的可行性。在开展中不断改革和创新只为将护士的责任真正落到实处。
从细关怀。刚开展时,大家不知道从何做起,如何改进?还是这句话:只要用心去做,做起来并不难。我们留意到病房门噪音大,赶紧想法去消除;担心老年病人肩部易受凉,查房总会细察看;考虑夜间取用尿壶不方便,动脑设计床旁尿壶
放置篮。只要有心,就能不断发现细节、关注细节!
突出内涵,就是夯实基础护理与发展专科护理的有机结合。心内科危重不能自理的病人多,我们有良好的基础护理传统。《护理札记》让我们认识到环境对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在传承好传统的同时,开始关注、学习和研究如何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促进康复,夯实基础护理。我们明白:专科护理不是被动地执行医嘱,它已渗透在护理过程的每个阶段、护理操作的每个步骤当中。护士不再是简单的打发护士:静脉注射可达龙时,我们会主动给予预防静脉炎护理;发口服药时,我们会仔细地交待用法和注意事项;我们还有计划地给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用药、饮食和运动。不断用我们的专业提升护理服务的内涵。
坚持监督评价,是保证优质护理服务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患者满意度是评价我们工作的最客观最重要指标。每天由护理组长给出院病人发放调查表,护长每周随机抽查听取在院病人的意见,做好每月满意度的统计和分析,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改进措施。
优质护理的`开展带来可喜的变化:心内科护理满意度明显上升,护士经历了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再到 感动服务的心境变化。
优质护理服务的持续发展势在必行,这项活动的有效性需要依靠每一名护士来保证。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一个群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工作每天都在做,工作做好靠每一名护士姐妹的努力,工作做细则要靠大家的众志成城。只要我们每名护士姐妹们都在真诚的付出,都用真心为病人解除病痛的折磨,我们的价值实现,病人、社会对我们的认可一定都会实现。
心内科护士心得体会2在心血管内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这段时间里,我严格遵守医院和科室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不迟到早退,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态度端正,工作作风严谨,认真听取老师教诲,总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带教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顺利完成了在本科的实习任务和要求,基本掌握了该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和基本操作。
心血管内科主要是些循环系统疾病,且死亡率最高,由于心内科疾病复杂且症状常不典型,如果不仔细观察耐心询问并及时反馈给医生,就会贻误病情,必须遵守严格的用药准则。心脏病人输液时,应遵医嘱严格掌握滴数,监测血压及脉搏。
由于心内科某些药物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当接近,因此应密切注意病人用药前后的反应。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带教老师先向我介绍正常的心电图,在此基础上再讲解临床常见的异常心电图。结合临床患者的实际心电图加深印象,反复讲解,直到我都能正确识别一些常见的心电图,并教会我有关监测仪器的常识性知识。
在这两周的实习期间,我一直在住院部实习,是我见到的疾病特别多,对心血管疾病的'各种类型都见到了,老师对病人的心里教导一直让我难忘,心力衰竭。冠心病。先心病。肺心病。室上速。等疾病的治疗和用药护理,通过我再与书本的理论知识结合,我对此加以巩固,现在还记忆犹新。能准确及时的检测血糖和血压的变化,并及时反馈给带教老师。
累。忙使我在这个月已经精疲力尽了,我身体上的困反而使我的心里特别的舒服,因为我觉得自己很充实。在科室里很忙,我所做的一切好像都是在长见识与知识。所以我很乐意为每一位老师做他们需要我做的事。悉心教育和老师们的耐心教导,我会努力改正,更加的完善自己。 在生活上,我努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老师们和睦相处,努力学习,按时参加各项院内讲课,作好记录,努力以严谨的生活态度来要求自己,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通过学习,对整体护理技术与病房管理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这四个月的学习,给我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打下了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不断努力地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从而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更上一个台阶,以便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
心内科护士心得体会3第一段:引言
夜班,对于心内科护士来说是一种特殊的工作制度。作为心内科护士,夜班是我们不可回避的岗位之一。在这个特殊的工作岗位上,我们亲身经历着患者的病痛,也感受着医护的艰辛和紧张。然而,在这个特殊岗位上,我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应对压力的方法
夜班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尤其对于心内科护士来说。我们需要面对一个个急需抢救的心脏病患者,有时候甚至是生死攸关的情况。这样的压力让我们感到疲惫和无力。为了更好地面对压力,我们学会了保持冷静和锻炼自己的'技能。我们时刻保持 ……此处隐藏6616个字……、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从广义的角度看,护理安全还应该包括护士的执行安全,即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与限度以外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损害〔2〕。护理安全管理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内科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退化以及疾病的多发性、复杂性、突发性、猝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其安全,所以说老年住院患者是医院风险管理的高危人群。笔者对于这一特殊的高风险群体,着重分析住院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找出影响安全的因素,寻求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的策略,旨在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1临床资料
20xx年12月~20xx年1月入住心内科的老年患者1432例,男761例,女671例;年龄60~94岁,平均岁。除患有冠心并高血压并高血脂症、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等专科疾病外,合并其他疾病者1201例。常合并的疾病有:糖尿并支气管哮喘、肺心并老年性便秘、泌尿系感染、前列腺增生、老年性痴呆、脑梗死、骨老化、颈腰椎骨质增生、白内障、牙列缺失、下咽部吞咽困难等。130例(9%)患者单纯通过口服方式给药,1002例(70%)患者同时接受静脉及口服2种途径给药,300例(21%)患者还通过第3种途径给药,如皮下注射、肠道等方式给药。401例(28%)患者为首次入院,1031例(72%)患者为再次或多次入院。
2安全隐患表现及原因分析
跌倒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包括:①平衡失调及步态紊乱;②疾病因素;③药物因素;④感觉功能因素;⑤环境因素。本组老年患者中1例发生过起床时因体位改变过快,下床站立出现头晕,险些跌倒;1例住单间患者洗澡完毕,出卫生间时家人未搀扶而跌倒。
患者不合理干预治疗本组5例心肌梗死患者、3例急性心衰患者因不习惯吸氧,自行取下吸氧管导致氧疗中断,缺氧,呼吸困难加重,经护士说服后重新吸上。13例患者因自行调节扩血管药物滴速,出现胸闷、心慌症状,经吸氧、使用利尿剂后症状缓解。某些重要用药,有医嘱但属自备药,患者忘记服用,本组有5例患者出现漏服降压药物,护士发现血压波动,经询问后补服。
健康教育不到位入院时反复告诉患者便秘、用力排便容易诱发心衰、心肌梗死、心脏破裂、脑卒中等,但是有些老年患者仍不注意;有的给药时间不合理;有的饮食管理及活动度指导跟不上。本组有2例患者床上、床旁排便后出现大汗、气憋、呼吸困难,经紧急处置后症状缓解。1例便后心脏骤停死亡。
诊疗中运送方式不当、等候时间过长本组2例心脏介入手术后返回病房的过程中,手术部位出血。l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出科检查前未与有关科室协调好,等候时间过长,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引起家属不满。
药物不良反应有报道60岁以上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为其他年龄组的倍。心内科老年患者常见的药物反应有体位性低血压、精神症状、尿潴留、肾毒性以及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刺激血管等。本组5例患者使用静脉给药胺碘酮出现静脉炎。
3对策
准确评估患者状况老年人跌倒与体位性低血压、饭后低血压、药物相关性低血压有关。我们发现,老年患者沐浴后容易出现头晕,加上地面湿滑,容易滑倒。因此,结合科室特点,我们规定对所有新入院70岁以上患者进行入院评估时,护士要注意既往史及陪伴代诉情况,尤其是伴随症状和自护能力,有无视力障碍,蹲起能否自如,有无跌倒危险因素包括平衡失调、步态紊乱等,给予记录并依据风险程度挂出警示牌。关节炎、脑卒中、老年痴呆、贫血、体位性低血压等患者列为高危人群。入院时询问并检查老年患者的鞋袜,尤其是带入的拖鞋应防滑。针对老人夜间起床多的特点,规定护士熄灯时预留地灯。行动不便者建议家人陪伴,家人无法陪护者,详细说明病情,并签字为证,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同时夜班护士要及时协助患者入厕。
重视药物护理老年人往往出现"服药能力下降",如漏服、多服等。心内科老年患者常用药物有抗高血压药、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安眠药、降糖药、抗凝血药、泻药等。使用镇静催眠药易引起头晕、思睡、精神萎靡不振,影响判断力,服药后安排患者卧床休息,避免走动;服用降压药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指导患者起床及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降糖药按要求餐前、进餐时正确服用并督促检查按时进食,以免引起低血糖。依据患者排便规律,合理安排服用泻药时间,尽量避免晚上排便,以防患者受凉及夜间病情变化。老年患者使用心得安、利多卡因、洋地黄类、安定、抗凝血药,存在代谢减慢、血药浓度增高、半衰期延长等特点,用药时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对有医嘱但属患者自备的重要用药,如抗血小板聚集的硫酸氯吡格雷片、降压药、降糖药等,一定监督患者及时用药。
关注患者出科检查活动科间转送或外出检查,虽然时间短,却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易引起护患纠纷。对此,我们制定了危重患者交接本、科间交接本,规范了院内科间转送、外出检查护送流程。科间转送高龄、卧床或重病患者,严格交接手续。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时提前做好计划,做好人员及物资准备,保证患者随到随检。
严格操作流程,规范巡视签名制度输液泵可严格控制输入液量和药量,并能对输液过程中的气泡、阻塞等异常情况进行监测与报警,特别适用于输液精度及过程要求较高的心内科患者。如果护士过于依赖仪器监测,不交___或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不安全情况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是护理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按照ISO9000护理作业指导书要求护士,严格按流程完成每一步操作。加强护士动手能力训练,要求护士熟练掌握科室不同品牌输液泵的使用方法及常见报警原因防范、分析、处置并逐一进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建立签名巡视卡,要求使用者、巡视护士分别签姓名、时间,以示负责,达到自我约束,便于督促检查。
加强沟通,减少患者"违医行为"患者的"违医行为"是指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不遵医嘱行为造成的安全问题〔2〕。护理安全措施的执行,鹊教育医护人员是防治疾病的专家,而老年人则是了解自身的专家,二者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更好地发挥老年人的能动性,指导老年人进行自护实践。教育因人而异,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个体差异,根据老年人的文化程度、性格、接受能力、行为习惯等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对于心功能不全反复住院的老年患者教育中应宽容接纳、灵活多变、注重实效,不拘于全部目标实现。对住院人数较多的高血压病患者,我们设计和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措施,重视自我功效对自护行为的促进作用,护士经常有意识地询问老年患者什么时候该吃药、吃什么药、血压多少、吃药后注意什么,强化患者的认知,及时表扬肯定,并依据个体情况调整教育内容,增强其自信心、自尊心,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安全性。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医疗护理工作具有专科性强、个体差异大及疾病的复杂性等特点,造成在临床工作中,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尽完善,因此护理管理的重点在于发现缺陷和漏洞,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如我科规定新入院患者护士长当天必须查房;根据老年患者血管情况进行评估与重点患者护理骨干负责制等各项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起到很好作用,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