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查报告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

时间:2025-10-16 04:34:34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

在现在社会,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调查报告 ,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 1

一、调查目的: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学习和学习是学习的立足点。传统的教学模式日益凸显教学中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自主学习模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够自主学习,课前自主预习,课堂参与课堂展示,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控制学习时间,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从而达到循序渐进的上课和收获。

二、调查时间:10月20xx-4月20xx

三、调查对象:

课题研究教师对应的实验班有八年级、七年级、六年级等。样本选择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

四、调查结果:

(一)自主学习习惯

1.97.8%的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语文作业,2.7%的学生可以在父母的监督下完成。23.9%的学生能从书中找到答案,23.9%的学生能问老师,34.8%的学生能及时复习所学,58.7%的学生能及时复习。

2.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只有63%的学生能主动预习。课后作业,17.4%的学生有时能完成,有时不能。练习本用了一半的时候,有21.7%的同学反映练习本损坏严重,很脏。

3.课堂学习展有75%的参与,可以积极参与展览讨论,提出问题。

(二)自主学习方法

1.学生对当前课堂演讲的看法很有见地。透彻理解和理解老师设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难点,可以自主探索,不拘泥于要求,而是提高理解和配合老师的`教学思路。

2.家庭教育需要发展。其实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除了学校生活,学生的第二个教育地位是家庭教育。相反,一些家长盲目依赖学校,给孩子家庭教育漏洞的机会。然而,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可以使孩子在家里主动学习。比如现在学生主动在家看课外书,多涉猎课外知识,让学校教育有更好的效果。

(三)自主学习的效果

1.养成自学预习习惯的学生,开始时只有46%好,中期65%,后期98%。目前已经取得了最好的效果。每次课后,学会都会主动提出预习第二课的任务,达到要求预习的目的。

2.学生自我准备后的作业效率高。以前有抄作业、补作业、不写作业的坏习惯,屡禁不止。然而,在发展了自主学习模式后,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些几乎没有抄作业的人,可以在一节课后独立完成作业。

3.自主学习模式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填鸭式的,老师讲的是学习被动接受,而学生是不可能去思考去实现的,更不可能去实现。在实践了自主学习模式后,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以往的被动接受,有了更多的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敢于独树一帜,独树一帜。它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 2

身在一线的老师都知道,学生课前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收益的。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倡高效课堂。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基于以上两点,我觉得很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进行研究。

为了课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指导的研究》,我就本校三、四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现状做一个调查。

二、调查目的与内容

1.调查目的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一直是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目标,而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预习的有效性"又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可现实中,经常看到我身边的老师在教学时,烦恼不断,只因为学生的预习敷衍而使得课堂难以顺利进行,只能为了教学而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来完成预习任务,这就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老师无视学生预习是否充分,"填鸭式"走完课堂,这样的课堂学生又能学到什么呢? "预习的有效性"更是决定着课堂教学成功与否之关键。因此,"预习有效性"的研究已是风口浪尖上的课题。我觉得有必要对学生预习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调查研究。

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2)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3)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方法等状况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

制定《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问卷》,并于20xx年6月份发放调查问卷。三、四年级各一个班,共37名学生,发放37份问卷,共回收37份答卷,回收率100%.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

"习惯成自然",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的认知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这件事对他来说,就成了一种习惯。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都能认识到预习的必要性(99%)。可见,"预习"已经走进学生的意识里,但是这种认识还浮于表面,从预习对学新课文的效果的作用的调查中可以看出,真正认识预习的重要性的学生还是很少的。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严峻的现实,小学生对预习缺乏全面的认识,加上生活上养成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惰习惯影响,不爱阅读、不善思考、不求甚解,缺乏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预习时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由此,学生的预习态度是可想而知的。

2.学生对预习持有的态度。

态度对预习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因为学生的预习工作是在家中完成的,是没有教师的监控自行完成的。因此,完全要看学生的预习态度。从数据来看,学生对预习的基本态度是比较认真的。但学生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缺乏主观能动性。也有10%的学生已把预习当作自己的习惯了,有28%的学生喜欢预习语文,这是可喜的数据,说明这部分学生预习的态度是比较好的,而且对预习也有一个比较正确、客观的理解。

3.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懂得预习,都能参与预习活动,但有很多同学参与预习缺乏主动性,他们预习的动机原因到底怎样呢?

这也给我一个信息,要把这个课题研究好,首先在预习的目的、动机上要多做宣传,此外在预习方法、策略上要做适当的指导,否则这个课题的研究就设计了两个开放式的问题,主要是针对预习的方法和策略。想要先了解一下学生对预习的方法和策略的认识程度。

4.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从以上数据分析,我们看到大部分学生的预习太过于形式了,因为是在家中自己学习,因此,也难以看到真正的学习状况,但是从调查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学生的预 ……此处隐藏21550个字……调查结果

(1)有100%的学生喜欢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老师精讲点拨的课堂模式。

(2)有71%的学生没有养成坚持积累的习惯。

(3)100%的学生能进行课前预习。

(4)38名学生中无一人对所学课文进行阅读方法或写作方法的总结。

(5)只有10%的学生课后阅读老师推荐的名家名作。

(6)38名学生无一人能主动结合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

2、分析小学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虽然能预习课文,但不会积累,更不会结合老师推荐进行课外阅读,课后练笔更是奢侈。而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大多学生呼吁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课堂。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3、阅读教学的“瓶颈”问题

由于受课堂教学方法老旧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老师学生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 15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与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当今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开展?其效果怎样呢?为此,我在平安县平安镇东村小学进行了实习教学,并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阅读教学,并搞好阅读教学。

(二)阅读教学的现状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将造成很的影响,在阅读教学的认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阅读教学没什么好的方法,带领和要求学生读书就是了,学生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实际上,在读的方法和读的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还是有可为的,应对学生进行认真的指导,不然学生乱“吃”一通吃坏了肚子那就麻烦了。

我对平安县平安镇东村小学三至六年的学生在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材料、阅读量等方面进行了量的调查,掌握了一些数据,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阅读兴趣不高。多数同学不喜欢看课外书,即使看的同学也相当马虎,做摘记的同学很少。另外,从同学们的阅读时间上映出,同学们平时上课期间的阅读较少。说明同学们学习负担过重,这也应该是同学们不很喜欢的原因之一。再次,同学们交流也很少,作用不。

第二,阅读对象单一。学生多喜欢故事书,对其它的书涉猎很少,如文学书籍、科技书记和生活书籍等。虽然,这不能说不好,但我想我们教师,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积极的引导,把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书籍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健康书籍的海洋里健康成长。

据了解,小学生多对中外经典文学作品都不熟悉,文学积累薄弱,他们对文学作品故事的了解,多都是从电视剧中得知的,如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第三,阅读数量不够。从该校的情况来看,进行了课外阅读的仅有10%左右。就其原因有二:

一是学生没有很感兴趣的课外书,这与本地区的经济环境,语文教师重视程度有很关系。

二是和现在的考试制度关系密切,个别教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这也直接的剥夺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健康成长。

第四,阅读环境较差。学校与家庭,教师和家长共同构成了学生的阅读环境。家长文化素养高,爱看书读报,对学生能起到积极而良好的影响。所以,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坏与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文化素养很有关系。

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文化氛围浓,书籍报刊丰富,那么学生有书可读,其课外阅读状况就好,之,则无书报可看,课外阅读只是纸上谈兵。另外学生家长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爱读书看报,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影响力是很的,之,学生家长文化素养低,爱好庸俗,不读书不看报,沉醉与打牌酗酒,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二、阅读教学的策略及措施

(一)改变阅读观念

在对待阅读的问题上,有的领导和老师认为,用量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特别是读课外书会耽误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和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我认为,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要真正搞好学生的阅读学习和教师的阅读教学,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阅读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对待阅读教学 。

(二)创造阅读条件

要搞好阅读教学,必须具备必要的阅读条件,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必要的阅读条件,如安排好阅读所必须的时间,指导好阅读的方法和阅读书籍的购买等。没有必要的阅读时间,没有适当的阅读方法和必要的阅读材料,那阅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

对于阅读材料的准备,可以让家捐一点组成班级图书角,自己买一点互相交流着阅读,去学校图书室借书阅读等。另外,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作为学生的家长还应给自己的子女做好表率,带头进行广泛的阅读,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以便与自己的子女交流。

(三)开展阅读活动

学校在开展阅读学习和阅读教学活动的同时,为了能更有效地提高阅读学习和阅读教学的效益,还应积极开展各种语文阅读活动和阅读竞赛等,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如讲故事、自办手抄报、写读书笔记等比赛活动。除此以外,班级语文教师也应在班级内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阅读学习、阅读成果展示等阅读活动。

(四)课内外阅读结合

阅读,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它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把二者结合起来,既要搞好课内的阅读教学,指导好学生对课内经典课文的阅读学习,又要搞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如书籍和学习方法的的选择,时间的安排等。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为了更好地搞好我们的语文阅读学习和语文阅读教学,更好地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语文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搞好语文阅读学习和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职责,这是语文教学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