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3篇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调查报告3篇,欢迎大家分享。
学生调查报告 篇1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应该保护它,不要污染它。要做到低碳生活,其实很简单。
首先,低碳生活方式就是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上注重节能减耗,除了做作业看书必须开灯,其他时间没必要开的灯能不开就尽量少开,这样就能减少电灯排出的二氧化碳。家里的电器开着也能排出二氧化碳,就连小小的手机电池插座也能排出可怕的二氧化碳,只要充电器充完电就立刻取下就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冰箱里尽量能排放整齐,这样就能减少冰箱工作的次数,从而达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空调虽然能给我们在夏天带来凉意,但它的室外机却能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我们最好能尽量少用,不要再让我们的地球呼吸太多的二氧化碳。
我们还应该在家里多种花,我爷爷就特别喜欢种花,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给花浇水。我伸伸懒腰,看看这各种各样的花,心里充满着丝丝凉意。种花不仅可以净化空气,又养眼,真是一举多得。
低碳生活只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种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们要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去行动,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甚至可以达到低碳生活的标准。
学生调查报告 篇2选题依据:
良性的阅读能提高人们的修养。对正处于心理塑造期的学生,阅读尤其显得重要。然而课业繁重的中学生,阅读情况究竟如何?什么书籍更受他们的青睐?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又该如何选择课外书?为此,我们决定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调查。
研究意义:
希望对广大中学生及相关人士有所启发,为中学生的良性课外阅读起到积极作用。
预期效果:调查分析报告
调查方法:
调查分析法,由于初、高中生在阅历、时间等方面有差异,将分别分析他们的阅读状况。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1.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及影响阅读量的因素。
2.中学生喜欢读的书籍与他们赞成中学生应读的书籍的对比。
3.家长认为中学生应该读的书籍。
4.初中生和高中生从书中获得的感悟。
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
一、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及影响阅读量的因素
阅读量很多多一般较少少
初中生050%50%00
高中生7.1%7.1%73.1%7.1%5.6%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量比较适中,“很多”和“一般”各占50%,而高中生的阅读量差距很大。“很多”占7.1%,“少”占5.6%,而“一般”则占73.1%,约是“很多”的10倍。然而每个中学生的自我要求不同,他们判断阅读量多少的参照物也各不相同,不具有特别明显的对比性,但数据还是可以反映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局限性。
从调查中得知,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时间的限制都成为他们课外阅读最大的一个障碍。它就像一口幽深的古井,只容深困其中的中学生观看稀疏的星。这就从侧面反映出中学生的学业繁重,书山题海之外,他们可以用来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尤其是对高三学子来说,课外阅读被家长禁锢,被高考封锁,成为他们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
整体来说,家长普遍支持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这个以学习、知识为主流的社会,阅读是必需品,家长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再调查中还反映出,部分初中生的家长不赞成孩子阅读课外书,因为家长认为,初中生自控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会耽误时间,影响学习。但这种现象就像极光,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已不是主要限制因素。
二、中学生喜欢读的书籍与他们赞成中学生应读的书籍的对比
初中生:
书籍种类励志类名著类青春类青年杂志及漫画科幻及武侠
所读4%21.6%17.6%7.9%48.9%
应读21.2%33.3%3.0%27.3%15.2%
高中生:
书籍种类励志类名著类青春类杂志及漫画科幻及武侠
所读14%29%16%10%31%
应读34.2%31.5%0%15.1%19.2%
由上表反映的数据可得,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名著的阅读都成为他们的“主餐”,分别占21.6%和29%,位列第二的是青春小说,分别占17.6%和16%,名著是历经时代淘洗的精品,老师、家长都会竭力推荐这类书籍,中学生大量阅读名著,便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为什么中学生对青春小说也情有独钟呢?
据我们对中学生的采访,他们对青春小说的阅读做出了如下看法:
①用于放松心情,调节心理压力;
②可以获得友情、爱情上的情感启发;
③觉得青春小说欺骗中学生情感,不值一读。
对于青春小说,我们不能绝对、片面地判断它是好或坏,凡事利弊皆有,下面我们就对青春小说的利弊加以分析:
利:它符合中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容易打动中学生,引起他们强烈的阅读兴趣。对学习紧张的中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自我调节放松的好方法。部分书优美的语言表达,能提高中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阅读此类书籍,促使他们思考关于青春、友情、爱情等方面的内容。
弊:同样是因为符合中学生的身理、心理的特点,引起他们强烈的阅读兴趣,青春会勾起他们对于爱情的幻想,甚至陷入无法自拔的地步。书中一些偏激的、远离现实的爱情观也会影响到他们,驻下根深蒂的“恶种”加上有些书中所谓“流行”的语言,掩盖了中国文学的精美,淹没了中国语言的闪光点。
中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心理阶段,他们喜欢阅读青春小说,但却认为中学生不应该读。上表显示出:初中生中3.0%的人认为应该读青春小说,而高中生却无一人赞同。学生们赞同读的书籍位居榜首的分别是名著类占33.3%(初中生),励志类34.2%(高中生),而真正喜欢读这两类书籍的却只占21.6%(初中生)和14%(高中生),中学生是如此矛盾,在赞成与喜欢之间存在着这么大的反差,究其原因,又是什么在影响他们的选择呢?
三、家长认为中学生应该读的书籍
书籍种类青春类
初中家长0
高中家长0
从上表反映出,初中生家长和高中生家长都非常不赞成自己的孩子读青春小说。据采访,初、高中生家长觉得中学生读青春小说是浪费时间,会影响学习,还可能会让他们过早陷入爱情旋涡,引起早恋等问题。
我们不得不说家长对中学生了解的片面性,他们忽略了中学生的兴趣,而着重时代的好书。初中生家长认为初中生应该读励志类与名著类(都是占43.75%),高中生家长则认为高中生应该读名著类与时事 ……此处隐藏3068个字……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应留意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提前做好择业预备。自觉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咨询素质等,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2.毕业生要进行择业心态的自我调整。在择业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毕业生应学会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同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题目,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
3.学校应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要适应新形势,采取相应改革措施。除了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外,还要进一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咨询咨询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增强他们的心理咨询素质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还应大力加强就业技巧指导,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4.社会和毕业生家长要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引导。社会要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完善就业市场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的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这是对大学生择业心态调适的最有力的措施。另外,家长和亲友要主动关心毕业生择业期间的心理咨询变化,积极配合学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心理咨询压力,使他们有积极、健康的择业心态。
时下又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了,很多人已开始进进“准工作”状态。快速成长是每个毕业生的理想,但好高骛远的策略会让他们赔上老本。因此,必须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才能在稳健中不断增长才干,获得职位的升迁与报酬的增加。
选准原点——从基本做起
应届生别图高职位,现在很多公司在招聘中都美其名曰招聘“销售经理”、“客户主任”来吸引应届生前往应聘。当学生信以为真地往了,才被告知是从事拉广告、直销、甚至是陪客户饮酒等工作。有些学生不愿意屈就,愤而离开;可也有些学生、特别是一些外地来的大学生,迫于工作难找就委曲留了下来。实在一般而言,大学毕业生就业也应该从基本做起。在一两年工作期间,表现出你的天分和潜力,被治理层认可,才会把你放上治理岗位。所以,现在开始,脚踏实地地努力。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于东兴讲:“从基本做起,即使高学历的人也要风雨无阻跑业务扎扎实实从基层做起,这就是青啤的用人风格。企业用人,专业不重要,看中的是人本身:有潜质,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让吃苦刻苦成就你的职业生涯。”
有些治理专业的学生往往会被这样的观念束缚:“我是学治理的,是治理人的,怎么甘心从基层做起呢?”这种想法往往限制了他们自身在企业里的发展。事实上,专业技术人才从事治理,往往更加到位。凡事要从基本做起,假如脱离了企业运行的过程,变得浮于表面,难以忍受平淡,那对个人的职业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脚踏实地——不要眼高手低。即使是学校最优秀的毕业生,能在短时间内转换为优秀员工的人也是很少见的。心态不正确,异想天开,甚至有严重的幼稚病,是毕业生的另一大通病。
一个刚刚毕业走进社会的年轻人,应该带着学习的态度往对待工作,专业再好,经验你总缺乏吧,眼高手低,看不起试用期是不对的。实在试用期不是你吃了亏,而是公司给你发工资培训。即使是经过比较系统的培训再上岗,也是以牺牲服务质量为代价的。很多毕业生往往一味追职位提升、工资增长,没有考虑到表现,以致于必须都会为此付出一笔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代价。更有些毕业生随时都在改变策略性目标,并在上班时这山看着那山高,导致不能全心投进工作,影响了工作绩效与上级的评价。
换位思考——深化老板满足度
一个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到驰骋职场的成功人士,必然经过艰难的成长历程。要知道公司聘用有工作经验的人时,可以依据他以往的工作业绩对其进行评估,而对新近毕业的学生,刚几乎无据可查。博思人才网高级猎头顾问滕超臣常将聘用大学生比作将酒存在地窖里赌未来,有些人可以发展成“浓香可口的美酒”,而另一些人则会让人失看。企业用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自身创造价值。而你的薪水是不可能超过你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的。这是人力资源治理的公理。在这个公理的条件下,我们来看看企业为什么而招人,企业发你薪水,是为了买他所需要的技能,买你现在的绩效,而不是为了给你的大学学费买单。
毕业生都是商品,我们的目标是在人才市场上把自己卖个好价钱,目的是要较高的收进和一个好的职业发展。所以我们现在所作的一切都应当满足企业的要求,符合企业的标准,而不是首先满足自己的愿看。现代职场中,很多企业的员工凡事都得过且过,做事不到位,在他们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5%的人看不出来是在工作,而是在制造矛盾,无事必生非=破坏性地做;
——10%的人正在等待着什么=不想做;
——20%的人正在为增加库存而工作=“蛮做”、“盲做”、“胡做”;
——10%的人没有对公司做出贡献=在做,而是负效劳动;
——4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标准或方法工作=想做,而不会正确有效地做;
——10%的人属于正常范围,但绩效仍然不高=做不好,做事不到位。
——5%的人属于高绩效人士,做事到位。
老板们欣赏做事到位的人。假如你能够尽到自己的天职,尽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总有一天,你能够为所欲为从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反之,假如你凡事得过且过,从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么你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蜂。对这种类型的人,任何老板都会尽不犹豫地把他排斥在自己的选择之外。向左走?向右走?——精明的跳槽
占有关人士对某7所高校的216名毕业生统计表明,有67%的人在进职6个月内有跳槽行为,其中22%的毕业生在第一家企业60天内选择了离职或被单位炒了鱿鱼。对此,职业顾问李金保先生以为:毕业生在就业后短时间内频繁跳槽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从学生本身来讲,由于大学生对社会需求了解不够、对自我估计过高和对工作想像过于单纯等原因,第一次择业正确性很小。从学校方面来讲,尽管高校都有就业指导服务,但由于教育体制等原因,校方对学生接触社会的引导不够,并没有很好地为学生就业搭建桥梁。
从用人单位方面看,“国”字号企业要人少,而民营、私企往往在待遇、规范度、稳定性等方面不能尽如人意,提供给毕业生的“好”机会相对较少。跳槽看做一个逐渐改善个人生存环境的过程,表明现在的年轻人规划自己职业发展的意识很强,主动将自己置于活动的市场化的竞争状态,这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李金保先生还告戒广大毕业生朋友:“初涉职场,大学生一要明白‘频繁跳槽,出发点永远是零’的道理,二要公道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未明白自己真正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之前,最好不要盲目跳槽。”
结论:追求成长是每一位毕业生的理想,如何达成目标却须经过层层考验。好的成长策略可以协助毕业生一步一脚印地累积成长实力,但好高骛远的成长策略终极可能会让毕业生赔上老本,两者之间的取舍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