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教学反思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5-08-30 02:26:33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活动课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1

今天我上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的内容是我自己选择的,课题是《我们的学校》。我之所以设计这样一节课,主要是想尝试一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因为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内容与我们这里的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差较大,有些不能很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我设计这一节课同时也是为了通过这一节课培养孩子们的多种搜集资料的能力,及将资料进行简单整合并向他人介绍的能力。

我今天的这一节课是其中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们自己讨论搜集资料的方法及搜集资料的注意点,培养他们的合作及分工能力。说实话,我在课前对上好这一课还是很没有把握的,因为自我感觉这一课的设计还是比较开放的。在搜集资料方面,我允许学生们可以向老师请教,可以上网查询,也可以到校园各处去看看。我一开始就担心那时我会控制不了这样的局面。但上完课后,我感觉应该说还算是比较好的,学生们对了解学校的各方面情况还是比较积极的,所以他们在活动中都很投入。这一课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给我的启发也是比较多的。

一、课程校本化,让学生更贴近教材。

我在今天课上的第一感觉就是学生们比平时在课上的表现要兴奋许多、积极许多。在我给他们假设的情境中,学生们真是有了一种主人急于将自己的学校介绍给别人的欲望。我对学生们说:“如果现在客人已经来了,你们能向他们介绍吗?”由此,我引导学生们关注到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上,那就是要向别人介绍学校自己必须先熟悉自己学校的一切,所以学生们对接下来的搜集资料的环节兴趣更浓了。我对觉得所以学生们有如此积极的表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给他们设计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他们对这些问题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更有兴趣。

在搜集资料了解学校的环节中,我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最后确定本小组的共同研究目标,然后自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所以在活动中,学生们有的去登录学校网站搜集有关资料,有的则去向校长及其他老师了解学校的大小、历史、荣誉、动向等等。整个活动过程很是“热闹”,这也是我所期盼达到的。由此可以看出,我在这一环节的开放式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就会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他们在活动中也就更有积极性。

三、让“边缘”学生也能积极参与进来,值得思考的.互动“症结”。

课堂中有好几个环节我都注重了学生之间、学生与我之间的互动。在讨论搜集资料的方法,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搜集资料的分工时,我都是让学生们在小组中讨论进行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总有几个学生在那里或是观望或是做一个听众。我很难过地看到这一幕,我不愿看到他们把自己独立在课堂的边缘,不愿他们永远都做一个旁听者。我的互动课堂的建构的症结也就在此。我今后还得和其他老师一同努力来解决这一问题。

反思这一课,有得也有失,但这并没有影响我投身课堂教学实践的积极性,我认为有了失误,才能有更大提高。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2

我多年任五年级的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发现很多孩子缺乏自信心。课堂上会的问题却不敢发言,就连上台唱首歌这样简单的事,也有很多同学往后缩,针对这些情况,我设计了自信“不倒翁”这堂课,让学生通过对“不倒翁”的观察,通过游戏活动,获得启示,培养他们的自信品质。

课的伊始,用“不倒翁”来引导学生体会拥有自信,永远不倒。紧接着对同学们进行了一个心理测试,对着镜子说“我真帅!”或者“我真漂亮”。在这个环节中,刚开始没有一个同学敢上台说,于是我就不断地鼓励,“老师也觉得你们长得很好看,老师看看谁是最勇敢的孩子。”在我的启发下帮长武子琳首先上台,但声音很小,于是我让同学们讨论一下,为什么武子琳的声音这么小呢?原因是什么?讨论的结果是缺乏自信。

紧接着我就安排了一个环节,让孩子们找到自信。首先从互相找优点开始,这个环节进行的很热烈,同学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小伙伴身上的优点,有的说某某热爱劳动,有的说某某讲卫生,还有的同学说某某是个热心肠。这时我发现被别人说出优点的同学眼睛都发出了光,这时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同学们有了一定的自信。

然后我安排了模拟练习竞选班干部模拟演讲,同学们先自己打草稿,每个同学先在自己的小组内竞职演讲,然后再由小组推荐在班上演讲,这次演讲的.效果很好,同学们与一开始上课之前的状态相比大有不同,自信了很多。课后我请大家继续收集有关自信的格言,把它制作成卡片放在教室的魔法盒里,还可以放在自己家的写字台上,时刻提醒自己。一各月后我们来一次“自信”大比拼。

此次心理辅导活动课效果很好,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自信心,相信孩子们以后会越来越自信。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3

【活动背景】

姓名是每个人的文字符号,它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凝聚着父母深情厚意和殷切的期望,通过姓氏变迁这个窗口,初步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姓氏起源与演化,纵览我们民族瑰丽神奇的文化发展史。基于以上思考,以“姓氏文化趣探”为研究主题,迈开探索姓氏文化的步伐。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自己姓名的来历和含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问题;探求中国姓氏蕴含的文化底蕴。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实践中建立新的学习方式。通过调查访问,收集整理资料,相互交流探讨,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查阅、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探究实践带来的愉悦和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怀,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活动课型】:选题指导课

【活动对象】:四年级1班学生

【备课团队】:钟艳杨俊文邓永军黄园华潘晶梁丽

【活动准备】

1、查字典弄清楚自己名字中的每个字在字典里的意思

2、询问父母为自己取名字的寓意

3、查找或询问与自己同姓氏的古今名人及与姓氏相关的文化背景与资料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视频

师: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而姓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是一门科学。姓氏渊源道尽千古沧桑,龙脉传承铸就泱泱华夏。形形色色的姓氏,每一个都可以衍生出一个故事,韵味无穷!

课件:姓氏文化探趣

2、姓名趣话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看,这是全班同学的姓名(课件:全班姓名),

师:不同的 ……此处隐藏10934个字……,想继续走下去,走稳、走好是我将要认真考虑的,道阻且长,与各位老师共勉。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12

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思想品德教学强调联系生活实际,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因此,教师必须注重个体生活和生命,发掘生活本身对学生品德形成具有的特殊价值,引导学生向自己的生活世界回归,向实际回归。

在教学中,运用小品导课,对于这样的小品,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具有说服力,以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讨论,合情合理,过渡自然,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极为高涨。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展开有效的学习,也避免了强制性的灌输,空洞说教。

另外教师还积极创设条件,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大课堂”,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调查,对我校初中生沉迷游戏的现状、社会上网吧经营情况作了一番调查,学生获得了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当调查小组的同学在课堂上展示调查结果时个个充满自信,因为他们经过社会调查,有了更深的生活体验,也就拥有了发言权,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社会适应力。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13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正在探索中的一门新型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为价值取向。在活动中,我觉得要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与分享、学会协调与合作。要积极学习理论,更新观念;结合实际,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立足现状,勇于创新。之前虽和学校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当我真正上课后才明白经验是一回事二实践是另一回事,这四个星期的上课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一、在现有的条件下相信自己行,相信学生行。

在小学,学生“小”,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却是个“大”课。综合实践课,他们的能力行吗?学校的条件行吗?经过这段时间的亲身实践与学习,大家的讨论表明,以前我的理解太狭隘了。综合课无所谓大小,关键是要找到适合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路子,意识是培养出来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这些都需要我们的耐心与长时间的培养。要对自己的学生有信心!

二、要改善课堂中的“收与放”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老师指导下的“教”,尤其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要知道,学生处于一种不知所然的状况,一上来就放由学生所谓“自主选题”,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经过实践的'摸索,我们确定了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制订计划,学会合作,均需要教师的点拨和提示,甚至是训练。要“放”就必须先“扶”,否则学生无所适从。但老是“扶”而不敢“放”,学生永远学不会自己走路而且对课堂的兴趣也会消失,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参与实践,应在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

三、要改变旧的观念,增强新的血液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要有新的师生观、新的教学观。而以前自己以教学主宰者自居惯了却浑然不觉,依赖讲授法多了却秉性难移。课程实验刚开始,我还是不知不觉地老用讲授法,介绍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和作用。这时,我才发觉:不对劲!活动课不能这么上!活动活动,必须让学生的手脑动起来,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受益,在活动中体验成长,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旧的单一的讲授法必须淡去,必须采用新的“活动教育法”来“活动育人”。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14

《剪一剪》这节实践活动课即以“剪纸”为中心,围绕“剪纸”贯穿整个课堂。这节课通过剪纸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加深学生对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另一方面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这节课堂实践中,我主要将教学重点定为探索剪纸的规律。在课的一开始我就出示我剪好的一个对称的小人给学生来欣赏,让学生猜一猜我是怎么剪出来的。学生因为有了学习对称图形的基础,因此剪出一个小精灵皮皮很容易。之后让学生猜想将长方形纸条连续对折2次会出现几个连续的`皮皮?学生自己先讨论,动手剪一剪,得到会出现2个连续的皮皮。这一次的剪,主要是为了解决剪的方法,应该从哪边剪,怎么剪。目的是想了解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让一部分学生尝试失败的感受,让这部分学生寻找自己失败的原因,共同猜测他是怎么在剪的,分析错误的原因,在失败中找到真理。接着也是先让学生猜一猜连续对折3次会出现几个连续的皮皮,对折四次出现几个连续的皮皮,再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对折的次数和剪出来的个数数据,让学生感悟到剪纸也有规律的存在,用猜想、验证的方法,寻找出规律。最后,教学生剪一剪围着圈的皮皮。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的不同,初步体会围着圈的小人的剪法。这样子安排主要是因为剪一剪教材安排一课时,要进行平移和旋转两种图形的剪法,而且要想体现出:做事有方法、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找到对折次数和得到小人之间的规律、感受到平移和旋转、还要让学生能进行充分的动手操作。而一节课40分钟,二年级的孩子动手操作能力又不高,动作又慢,如果将剪一排小人和剪旋转的小人都安排进去,时间上肯定是不够的。

整堂课是在学生边操作边思考中学习,总结方法、发现规律。然而在课堂反馈来看,我未能很好的做到以下几点:

1、语言的规范性。比如,学生找出规律,提出每次都多一半时,教师应引导总结规律,每一次都多一倍,使规律具有规范性。

2、对围成一圈的皮皮,还可以适当的与排一排的规律结合起来,让学生思考剪8个围成一圈的皮皮可以怎么剪。

3、找出规律后,让学生直接说说连续对折5次,会出现几个皮皮,从找规律到验证规律,最后应用规律。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15

《坐火车》是一节散文欣赏活动。此散文较短,但很押韵。孩子们说起来朗朗上口,很快就能理解散文的内容了。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积极的参与,大胆的说出自己坐火车、汽车时往车窗外看到的美景。但替换自己坐车时看到的美景成句子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要求太高了,不能很好完成。我并没有因此改变教学目标,因为目标要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加以区分,最佳的状态就是不仅要让幼儿学会散文中的句子,也要让幼儿试着把在户外观察到的风景尝试着替换散文中的词句,那就是跳一跳摘果子的理念。

第二课时我让幼儿把小椅子排成火车状,让幼儿边开火车边欣赏散文。首先让幼儿说说自己所了解的火车的特点:长长的,一节一节的',在开时还有声音;其次让幼儿开着火车观察春天,引导幼儿关注教室里布置的图片:“绿油油的麦苗”,“金黄色的油菜花”。另外我还增加了一些情境图片,引导幼儿感受如“开到雪白雪白的雪山那里去”,“开到蔚蓝蔚蓝的大海那里去”的语句,为幼儿的替换散文语句打好基础。在学习散文时,根据散文的顺序出示图片,让幼儿能更好的学习词语,再让幼儿说说喜欢文中的那一句话,加深对文中语句的学习。幼儿在学习时由于有了一定的情境,所以学习散文时掌握较快,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活动课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