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教学反思

燕子妈妈笑了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09 11:54:18
燕子妈妈笑了教学反思

燕子妈妈笑了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燕子妈妈笑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燕子妈妈笑了教学反思1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小动物跟你们认识,你们看看它是谁?(小燕子)你们看,它在向你们问好呢,你们也来跟它打声招呼好不好?(小燕子,你好)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是有礼貌。再来看看这两幅图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蔬菜吗?(冬瓜、茄子)同学们,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你们都知道,可是这只小燕子它却不清楚,燕子妈妈就让它飞去菜园里观察,到底小燕子会有哪些发现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燕子妈妈笑了》

2、 板书:《16 燕子妈妈笑了》(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 请同学们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朗读的过程中圈出本课的生字宝宝,划出本课的自然段

2、 同桌互相拿出生字卡片,指认指生字宝宝,并说说自己的识字小方法

3、 多媒体出示生字,指名生读,并说说识字办法

4、 开火车、齐读生字

5、 玩“找朋友”的游戏

6、 出示词语,小老师领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刚才同学们已经读过了课文,那么现在一起来告诉老师,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6个)

2、那么老师就请六位同学来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小燕子总共去了几次菜园呢?

3、指名6位同学朗读,师评

4、指名生回答小燕子总共去了几次菜园?(3次)

5、齐读第一自然段

6、出示冬瓜____在地上,茄子____在枝上,指名生填空

7、“躺”和“挂”是两个动词,同学们请想一想,为什么冬瓜要躺在地上而茄子就挂在枝上呢?(冬瓜重,茄子轻)

8、屋檐下,燕子妈妈对小燕子说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来,并用波浪线出来。

9、谁来读读燕子妈妈的话?

10、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去菜园里观察(冬瓜)和(茄子)的不同

11、小燕子第一次去菜园到底会观察到什么呢?让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12、指名一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生认真听,并用横线划出小燕子说的话,用波浪线划出燕子妈妈说的话。

13、谁来读读小燕子说的话?点出要用高兴的语气,指名两位生比读,其他生认真听并点评

14、听了小燕子的话,燕子妈妈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读燕子妈妈说的话?指名两位生比读,其他生认真听并点评

15、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16、指名说说小燕子第一次去菜园,发现冬瓜和茄子的什么不同?(大小)

17、它是通过冬瓜和茄子的哪个方面来观察的呢?(形状)

19、燕子妈妈对小燕子的发现给出了什么评价?(不错)

20、为什么燕子妈妈没有说很好,非常好,而是只说了“不错”呢?理解“不错”的意思

21、这说明燕子妈妈对小燕子第一次的发现还不是特别的(满意)所以,让它再去一次菜园观察,到底小燕子又会有哪些发现呢?下节课中我们将会继续寻找答案。

22、播放歌曲《小燕子》(生齐唱)

23、出示冬瓜和南瓜的图,生比较

16 燕子妈妈笑了

冬瓜 茄子大小

教学反思:

《燕子妈妈笑了》一课讲的是燕子妈妈让自己的孩子三次去菜园观察茄子和冬瓜的区别。小燕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每次观察都有自己的新发现。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性很强,我利用图片做导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认读字词的过程中我穿插了两个小游戏,激发孩子的兴趣,加深孩子的记忆。在课堂教学中我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潜心地读,投入感情地读,有感悟地读,带着问题读……多读少讲,以读带讲,从而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自主学习。

不足之处:

在最后的处理问题中有些仓促,语句和问题的衔接不够好。 分角色朗读部分处理的不好。

拓展部分让生比较冬瓜和南瓜的不同这个环节也处理的太过仓促。

燕子妈妈笑了教学反思2

设计思路:

1、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童话,语言简单易懂,同时又蕴涵了深刻道理,《燕子妈妈笑了》。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在读中识字,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因此设计了三处读书环节,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读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作为课文的第一课时,主要以识字为主,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基本掌握字音,再缩小语境认读生词(理解记忆字形)最后通过游戏巩固生字。中间设计了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提高效率。

教学内容理解与分析:

本文是一篇蕴涵哲理的童话,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认真听、认真看、认真对待完成。本课要求认字14个,写字7个。这些字词在课文中结合语境易认易记,学生首先充分熟读课文,在此过程中识记生字、简单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认识生字。

2、掌握本课的17个生字,重点指导“瓜、屋”的书写。

3、初步理解燕子妈妈笑了的原因,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已经已经走入春天,你都观察到了春天的哪些变化? (花开、草绿、发芽)

谁从南方飞来了?(燕子)

它要给我们讲故事呢,故事的名字是《燕子妈妈笑了》 板书

新授:

一、读书:

1、我们快来看看故事的内容吧,打开书 ,先标出自然段。

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可以圈出来,一会听老师读一遍,开始吧!

2、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要竖起小耳朵认真听,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燕子妈妈笑了》》。

3、现在你再来读一遍,老师相信你会比第一次读的好,试试吧!

二、识字:

1、你又读了一遍课文,发现冬瓜和茄子得区别了吗?

(大小、青紫、小刺细毛)

2、你知道了这么多关于冬瓜和茄子的知识,他们住在哪呢?

(菜园) 板书

“菜”得偏旁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蔬菜的名字带有草字头?表示什么?

3、我们来认识一下菜园的主人吧,他们是谁呢? 板书

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介绍了?读第一自然段。

读词 “躺在” “挂在” “枝上”

……此处隐藏4822个字……,就是令我难忘的经历。

课堂上,学生在读完几遍课文之后,经过充分讨论,交流了他们学到的知识。我暗自惊喜:“开门红,这节课没问题了。”再看看教师后面坐着的评课老师个个喜笑颜开,我更加高兴。正在得意之际,我班的“智多星”王浩良举手了。我想:他的发言肯定精彩,说不定会画龙点睛。谁知他却说道:“老师,我可以问个问题吗?”可这不是我预设的教学环节呀,怎么办?让不让他问?不让他问,会挫伤他的积极性。况且,针对课文提问题又是一种提高阅读效果的最佳方法,我们在教学中不正是要鼓励学生质疑、解疑吗?我犹豫一下后,笑着说:“当然可以!”他问道:“燕子妈妈为什么让小燕子往返三次才高兴地笑了?”他的问题犹如平静的湖面扔进的一块巨石,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经过一番争论,解决了王浩良的问题。于是,学生们提问题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争先恐后地提问:“燕子妈妈为什么高兴地笑了?”“燕子妈妈为什么还让它连续观察三次,它不怕小燕子累吗?”“冬瓜为什么是青的?”……要解决这些问题,这节语文课就要成为自然课、思想品德课等综合课了,从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看,这节课无疑是失败的。

面对学生因自己会提问而欣喜的笑脸和期待答案的眼光,我心乱如麻。从内心讲,我希望按预定的环节进行教学,因为后面的一些环节才是这节课的精彩所在。但眼前的情景又使我捕捉到了新的教学信息。

既然这节课在师生互动中产生了问题,我就要想方设法去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发挥,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求知欲。于是,我毅然放弃了预定的教学环节,顺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淋漓尽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权利,很快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他们显得异常兴奋,思路也特别开阔,创造性火花不断闪现。

由于得到老师的鼓励、支持和宽容,学生在发言时,能针对课文发表自己的见解,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能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解决问题。

杜森就“燕子的妈妈爱不爱小燕子”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认为燕子妈妈不爱小燕子。”他的答案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论。有的同学甚至嘲笑杜森无知。看着同学们各种各样的表情,我想,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他们的见解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和荒唐的。如果我也因此而斥责、讽刺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在声声斥责、句句讽刺中消失。我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老师是相信、尊重他们的,让他们都有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我微笑地告诉学生:“我认为杜森的见解很独特,请他谈谈原因好吗?”学生因我的宽容也同声说:“行!”杜森说:“我妈妈很爱我,可她不像燕子妈妈那样,让我干这干那,所以我认为燕子妈妈不爱小燕子。”我顿时明白了,六七岁的孩子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里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呵护着一个孩子,难怪孩子会这样讲。如何教育孩子,是值得每个教育者深入研究的问题。于是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同学们,你们都得到过父母的种种关爱,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谈了父母对自己的种种关爱,体会到父母很辛苦,认为父母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对自己真正的爱。

第二天,杜森的妈妈告诉我:“刘老师,杜森回家要求倒垃圾,我不让他倒,他说这不是真正的爱,还讲了一大堆道理呢。我儿子长大了,谢谢你!”听了杜森**的话,我想这节课我对他的见解持理解、宽容的态度,保护了他的自尊,也对全班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他们仿佛一下子长大了。教师应该从儿童的视角去探索他们的思维方式,真正理解学生,为学生构建无过错的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理解、信任,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

这节课上完了,但它引发出来的思考远不止这些。老师应该充分理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使语文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紧密衔接。老师不单是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而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鼓励学生的求知欲,教给学生如何找路走,更应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使语文教学早日找到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燕子妈妈笑了教学反思9

教材分析:

《燕子妈妈笑了》一课主要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学生一个深刻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的良好品质。课文的内容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还安排了关于识字,写字,句式练习等基础知识的学习。

一、可取之处

(一)以激发兴趣为先导。

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很高,大部分的生字掌握较好,课文朗读也基本做到了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

1、课始我就用两则谜语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揭示了冬瓜和茄子的特征。认识“燕”字也以顺口溜帮助孩子们记忆:廿字头,口字腰,北字两边做保镖,四只小燕在下瞧。

2、课中设置情境,把小动物作为学生的好朋友、学习伙伴,一同参与,学生学习更具趣味性了。

3、同时,设置燕子妈妈这个角色来检查读书情况,学生进入角色,读起来有声有色,再加上老师的指导,效果自然很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我自始至终将孩子们的兴趣作为他们学习的先决条件,从而使孩子在整堂课的学习中都“兴趣盎然”。

(二)以指导朗读为重点。

朗读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孩子语感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这节课我始终抓住朗读不放,并以读代讲,让孩子们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和蕴含其中的道理。

1、初读课文时,学生通过一遍遍有目的的听读、练读,基本做到人人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致使学生的读落到了实处。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2、师创设感情朗读的情境,激发孩子的表现欲,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环境中放声朗读。

3、学生间合作探究,自读自悟,加上教师适时地点拔、指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读好了小燕子说的话,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师生共同分角色表演读,学生完全陶醉其中,入情入境,边演边读,几乎能背着表演读了,效果非常好!

整节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基础理念,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且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三)以教给方法为目的。

“受人以渔”、“学以致用”当为教学的根本目的。语文学习不仅要理解语言,还应学会观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1、本课教学中,帮助小燕子总结收获就是在帮助孩子们梳理一节课的收获。

2、教给学生学习和观察事物的方法,延伸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请学生观察尖椒、菜椒和苹果、梨、苦瓜等,运用课文中的句式来表达,使其把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去,从而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不足之处

这节课本来设计的以“读”为主,因让孩子们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但在教学中,还是有些受“功利心”的影响,为了给家长展示一个更为完整的教学环节而忽略了部分孩子的朗读。同时,孩子们展示的面也不够大(没能做到人人发言。)。

我想,任何时候的教学都应真正以学生为本,踏踏实实教学,认认真真育人。

《燕子妈妈笑了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